柏梁体
全称“柏梁台体”,是一种七言古诗,每句入韵。(按:南北朝以前的七言诗大都是句句用韵的,南北朝以后,七言诗变为隔句用韵。)
相传西汉元鼎二年,汉武帝在长安未央宫内筑台,因以香柏之木为横梁而得名。西汉元封三年柏梁台落成时,汉武帝在柏梁台上宴请臣子,要求与会臣子“能七言者乃得上”。当时连同汉武帝共二十六人,每人一句,凑成一首二十六句的七言诗,诗歌史上称为“柏梁台联句”。诗中句句押韵,平声韵一韵到底,且有重韵。因系每人一句,故各句前后意不相属,后人称平声一韵到底,且逐句入韵的七古为“柏梁台体”。《三辅黄图·台榭》卷五:“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阙内。”《三辅旧事》:“以香柏为梁也。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者乃得上。”(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尺蠖
尺蠖蛾的幼虫。
此虫因缺中间一对足,且身体细长,所以前进时身体向上弯成弧形,像个拱桥,然后再展开,不断重复以向前移动。《易经·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信”通“伸”)这般动作如同人用大拇指和中指量距离(尺寸)一般。清·郝懿行《尔雅义疏·释虫》:“其行先屈后申,如人布手知尺之状,故名尺蠖。”(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淡菜
一种生活在浅海岩石上的软体动物,亦称“贻贝”。
“淡菜”本作“蜑菜”。清·阮葵生笔记《茶余客话》卷二十:“淡菜,即蚌肉也,始于蜑户多食之,遂讹为淡。”《说文解字·新附》:“蜑,南方夷也。从虫,延声。”可知,蜑是南方少数民族,贻贝肉(蚌肉)最初为蜑人最爱吃,所以称为“蜑菜”。其次,“蜑”字的声旁是“延”,在古代读若“延”读若“淡”(“延”属喻母四等,喻母四等归定母),加之“蜑”字难写难认,所以把“蜑菜”讹作“淡菜”。(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匪夷所思
指言谈行动超过常理。
语出《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匪:非。夷:平坦。“匪夷所思”的意思是:因为不平坦,所以有所思虑。其义后演变为“不是依照常理所能想象到的”。在这一理解下,“夷”相当于“彝”。彝:法度,常规。(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赣
江西省简称。
由于赣江纵贯全省,故称。赣江其源有两支,西支章水,东支贡水。章水、贡水在赣州汇合后曲折北流,自此始称赣江。“赣江”原作“贑江”,“贑”即“章”和“贡”二字的合并。(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囫囵吞枣
指含混笼统地接受。
曾作“浑崙吞枣”、“鹘崙吞枣”、“混崙吞枣”、“浑沦吞枣”等。语出元·白珽《湛渊静语》:“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子弟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混沦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