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21期特别策划“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文章之一。
中国抗日战争,应该有三个重要战场,即国内的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国际战场。对国内战场的研究,已相当全面、系统和深入,而对国际战场,主要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开辟的战场,因美国、英国及日本长期不愿充分肯定中国抗战业绩,新中国成立后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对正面战场和国际战场特别是对国际战场的重视、肯定和宣传也不够,所以开展研究的时间不太久,力度也不大,有影响力的成果不太多。笔者呼吁重视和加强对中国抗战国际战场的研究。
第一,还原历史本真是史学界的使命和责任。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开辟了中国抗战的重要新战场——国际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形势巨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迫切需要。1942年年初,盟国中国战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缅甸北部)正式成立。中国战区成立后,一方面要求盟国对中国提供经济、武器援助,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国积极策应英、美作战。根据中英美协议, 中国军队应立即入缅作战。二是英国希望中国军队入缅抗击和阻滞日军,向中国求援。英国在欧洲敦克尔克大溃退,英伦三岛岌岌可危。在东南亚,英军无力抗击日军。英军被迫向中国求援,要求中国军队入缅,以掩护英军向印度撤退。三是中国为保持滇缅公路畅通,也需要入缅作战。滇缅公路,是抗战时期中国对外的四大国际通道之一,于1937年修筑,从昆明到仰光,全长2000多公里,在云南为963公里。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另外三条国际通道均被掐断或停运:滇越铁路,因日军占领越南而被切断;香港与大陆的路线,因香港被日军占领而割断;苏联通过新疆公路运送援华物资也因苏德战争而终止。到1942年年初,仅剩滇缅公路一条国际通道。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共两次。第一次是1942年2月至6月,10万余人出征,以仁安羌大捷最令人振奋,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重大胜利,使中国军队扬威国内外,轰动英伦,在中国抗战史、二战史及世界军事史上已成为一个光辉的战例。
第二次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1943年春至1945年3月。这次作战由中国驻印军和滇西中国远征军分别从缅北、滇西两个地区两面夹击日军。这是抗战史上开始得最早而且取得彻底胜利的反攻作战,也是中国最早把日军赶出国门的胜利进军。
第二,应使中国远征军的辉煌业绩永载史册、彪炳千秋。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甸、滇西的反攻作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重要的战役之一。近30万中国官兵,不畏艰险困苦,英勇顽强,舍身忘死,虽付出伤亡67000余人的巨大牺牲,但力胜强敌,夺取了反攻战役的完全胜利,完成了打通中印公路等战略任务。不仅在抗战史上是最早进行反攻作战的重要战役,而且是中国最早驱敌出国的胜利之战。从而为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不仅沉重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而且为中国军民赢得了荣誉,提高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声誉和历史地位。中国远征军的煌煌功绩,与日月同辉,光照千古!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还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从中华民族抗击外敌的历史考察,这是1894─1895年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出国作战,而且是取得最后的完全胜利的光辉战史;从更广阔的国际视野考察,这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唯一的一次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军队共同的对日作战,是中国与盟国军事合作的成功范例。
第三,加强中国抗战国际战场的研究,具有多重现实意义。笔者呼吁重视和加强对中国抗战国际战场的研究,是出自历史学人的使命感和良知,是真诚地期望从新的视角回望不应被忽视的中国抗战国际战场,期盼抗战史学界能尽快写出中华民族全民族在三大战场的浴血战斗史,推出更为全面、准确、权威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汤重南)(本期特别策划采写工作小组:童力、宋晖、江哲、郭烁、刘鹏、黄维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