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21期特别策划“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文章之一。
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研究专家齐红深先生将伪满洲国教育的本质定性为“奴化教育”。奴化教育,实质是通过对原住居民进行“洗脑”,消除其对统治者的仇恨,进而把统治者的思想强加给原住居民,并使其后代不能认识到事实的真相。纵观日本侵略者制定的一系列奴化教育方针,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不外乎“铲除狭隘之排外思想”,建立“东亚新秩序之始基”、“根绝容共思想”、“亲仁善邻”等。透视奴化教育政策,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的主要手段或者说奴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对中国人强制推行日本语教育。日本很多学者曾著书立说,提出要把日语作为“亚洲通用语言”、“亚洲第一语言”推行。有关部门还制定了日本语普及方案,明确提出普及日本语的“内涵是指导大陆民族使之炼成纯正日本人,外延是青少年的教育和一般民众的教化”。我国台湾岛被侵占后,日语作为所谓“国语”被明目张胆地强制推行了五十年,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日本侵华期间(1931—1945),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大体上可分为“伪满教育”(东北沦陷区)和“汪伪教育”(华北、华中、华南等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从伪满政权初期推行的“王道教育”,到中期的“新学制下的皇道教育”,再到“战时体制下的尊皇敬神教育”,清晰地反映出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步步加剧的奴化教育的本质。新学制公布后,日语被定为伪满洲国的国语。日语在小学教育中占据了突出地位,教学时数是满语课时的一倍。这时的日语课已不仅仅是一门单纯的语言课,而是一种宣传“大和精神”的工具。满铁附属地对中国人的日语教育被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满铁总裁中村是公提出:“要做到在满铁沿线,日本人所到之处,只讲日本话就可以办事。”为了普及日语教育,满铁规定:除作为公学堂的主要课程和实行语学检定考试及奖励制度外,还专设日语学堂,而且凡是在满洲的中国人教授日语或者准备办此类学校者,只要愿意接受满铁领导和监督,都一律在人力和财力方面给予补助。卢沟桥事变后,华北、华中、华南部分地区相继沦陷。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扶植傀儡政权,极力推行其奴化教育政策。“汪伪教育”就是以大汉奸汪精卫为首的伪国民政府教育。汪伪政权极力强化日语教育,妄图实现教育过程中的日语化,肆无忌惮地纂改教科书,增加亲日内容,删除或修改抗日内容,妄图从文本上消除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华北的教育宣传大权被日军建立的新民会所把持,在其控制下,伪华北临时政府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普及日语教育,并规定各级学校都把日语列为必修课。日伪天津特别市政府,把日语定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课,要求学生第一课就要升日本国旗,学习日语的51个片假名,规定体育课用日语口令,音乐课学日本国歌。同时,还成立“日语专科学校”,胁迫教师、学生、公务员等学习日语。日伪天津市公署教育局还举办“中日中小学生交欢学艺会”、“学生日语讲演比赛”等所谓的“日语普及运动”。其他日战区情况也基本如此。在中国大陆各沦陷区,日本人全面控制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主权,不仅在一般学校大力推行日语教育,还开设了大量的日语学校,设立各种成人学校、补习学校,如日华女学院、日语学校(日本宗教联盟设立)、兴亚学院、天爵日语学校、国际日语学校、启明学院以及暑期女子日语学校等等,就连抗战前的妓女女子补习学校也派设了日本教师,足见这种奴化教育是无孔不入的。
日本侵略者凭着残酷的武力而推行的日语奴化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强迫的语言同化现象,是民族侵略政策、压迫政策的产物,这种强迫语言同化的直接后果是日语吞噬掉汉语。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与标志之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民族的思维、认知模式、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如果日语奴化教育的目标得逞,中国人失去的就不仅仅是汉语言,而是汉语言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民族文化、民族思想、民族精神,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民族和祖国,取而代之的则是日本语及其所承载的“大和文化精神”及日本殖民者的铁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值此之际,反思日本侵华时期的日语奴化教育,有利于提醒中华民族的子孙牢记国耻,有利于避免历史悲剧再演,有利于中日两国人民更加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与一衣带水的友好之情。(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胡晓研)(本期特别策划采写工作小组:童力、宋晖、江哲、郭烁、刘鹏、黄维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