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壹基金陷入困境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自2007年4月19日正式启动以来,壹基金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大旱、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在许多人眼里,壹基金正日益成长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民间慈善组织。如果不是李连杰在央视“面对面”节目里自曝“家丑”,一般公众恐怕怎么也想象不到,这匹刚刚在中国慈善界叱咤风云的“黑马”竟有马失前蹄、面临中断的危机。
那么,是什么导致壹基金难以为继呢?种种迹象表明,问题不出在壹基金自身。壹基金倡导每人每月最少捐出1元钱的理念,走的是一条大众化的慈善路径,“涓涓细流,汇于江河”,小捐款可以变成大善款,只要普通民众有慈善意识和慈善热情,壹基金的筹款来源就有保证。为了搭建公益平台,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壹基金凝聚了一支专业化、高效率且具有国际视野的管理团队,包括拥有跨国工作经验以及全球500强公司工作经验的资深管理人士。不仅如此,从诞生之日起,壹基金就采用透明化的运作模式,由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Deloitte)和毕马威国际会计师公司(KPMG)对善款的收支进行审计,凯誉管理咨询有限公司(KCS)提供善款的财务报告,每季度每年度公布季报和年报。从慈善基金的“进—出”收支两条线看,壹基金的运作非常透明,不存在所谓的“黑洞”问题。有些论者认为李连杰把壹基金带到了一个高度,确是的论。
壹基金的生存困境,主要源于体制性或制度性的藩篱——这也是绝大多数中国民间慈善组织面临的共性问题。国内慈善基金分为公募和非公募两种,在现有的体制和法律法规框架下,只有公募慈善基金可以向公众募捐,而非公募慈善基金无权向公众募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能向公众募集资金的公募慈善基金,无一例外是由官方领导和主办的。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民办公募慈善基金的先例。同时,公募与非公募还处在一个不平等的竞争格局下:捐到公募慈善基金的可以免税,捐到非公募慈善基金的则要缴纳很高的税金,这样的区别对待导致将近90%的善款流向了公募慈善基金。由此可见,现有体制或制度不改变,官办的公募慈善基金必然形成一种实质性的垄断,掌握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而民间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必然受到掣肘,无法进一步发展壮大,只能自生自灭。像壹基金这样的民间慈善组织,由于其性质是非公募的,无权直接向公众募捐,所以,只能通过变通的方式来解决身份问题——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名下。不过,这种“寄人篱下”的权宜做法也带来了一些后续问题。壹基金主要依靠手机平台捐款来募集资金,虽然潜力巨大,但因为账户不独立,加上操作上存在很大的不便,远远无法实现小捐款变成大善款的目标。尽管作了种种努力,壹基金最终还是绕不开尴尬的身份问题,其发展瓶颈卡在了资金募集问题上。在身份问题一时难以突破的情形下,李连杰积极谋求壹基金自身的体制转型,由“独营”变为“联营”(由柳传志、王石、冯仑、马云、马蔚华、马化腾、牛根生、李连杰等9人组成公益基金会的理事会),这不失为一种务实和明智的做法。
“多难兴邦”,最近几年,由于自然灾害频发,中国普通民众的慈善意识和慈善热情被大大地激发起来。据统计,2006年以前,我国慈善事业年捐款额仅为50亿元左右,参与公益的志愿者凤毛麟角。然而到2009年时,捐款额已增长到500亿元,2008年更是创下了突破千亿元的历史峰值,参与公益的志愿者人数激增,已有数千万之巨。相比之下,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则显得微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民政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慈善基金会总数不足1800个,而同期美国慈善基金会的数量已接近10万个。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慈善事业必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这是大势所趋。一个多元的社会,对慈善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官办慈善组织要继续发展,民间慈善组织更要鼓励。在某些方面,例如运行成本、运行效率以及灵活性等,民间慈善组织具有官办慈善组织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国外的研究表明,民间慈善组织运行的成本通常只有官办慈善组织的三分之一。至于透明度和公信度,民间慈善组织也常常走在前列。
近年来,一些临时的民间慈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它们可能是一个论坛的网友,也可能是一个QQ群的朋友,或者是一个小团体,或者是几个有共同目标的爱好者……这些动向无不显示,中国民间慈善有坚实的基础,有旺盛的生命力,新生力量正在崛起,如果因势利导,一定能够极大地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即使在当前的体制与制度背景下,中国民间慈善亦非无路可走,它们仍在努力拓展生存空间,并且积极寻求突破。路,在它们勇于实践的脚下。
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壹基金出现困境并不是坏事,它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民间慈善组织生存问题的关注,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国民间慈善何去何从的思考和探讨。面对民众日益高涨的呼声,政府有关部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要加快慈善立法,更需要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平台。可以想象,一旦体制性或制度性的藩篱破除了,中国民间慈善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兴祥 单位:厦门大学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