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珠海举行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改革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9-06 09:0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8月25日,在珠海经济特区迎来建立30周年纪念日之际,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和珠海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珠海举行,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以及珠海周边城市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总结珠海经济特区发展经验,探讨经济特区发展新路径。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韩康,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高小平,珠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甘霖,珠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晓东出席研讨会。本次理论研讨会由珠海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党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

  探索生态城市建设新模式

  甘霖在致辞中说, 30年来,珠海从一个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穷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在探索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迎接澳门回归和维护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模式等三个方面,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甘霖强调,三十而立,珠海再出发。随着全国全面对外开放,以特殊政策作为区域发展主要推动力的时代已经过去,经济特区面临着特区政策由特殊性到普遍性、改革从灵活性到规范性的历史性转变;面临着城市发展生态化、体制改革市场化、对外联系国际化、社会管理法制化、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新要求,珠海将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继续探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新路子,坚持集约发展,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探索生态城市建设新模式,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坚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底线,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发展经济,在“好”与“快”发生矛盾时,坚持宁“好”勿“快”。

  甘霖表示,珠海已经明确将努力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三型社会。到2020年建立特区40周年之际,基本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实现在珠三角地区人均首位、生态一流、文化繁荣、法治优良、社会公平的发展目标,成为广东发展新的增长极、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特区仍需进行新的探索

  陈宝生在致辞时指出,特区走过30年,但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在路上,特区仍然在路上。他认为,特区要一直“特”下去,特的形式不能变,特的内容可以调整。在新世纪、新阶段,特区仍然需要进行新的探索。陈宝生说,新的探索包括:一是新理论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作出贡献。二是新道路的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壮大作出贡献。三是新方式的探索,就是要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进行新的探索。陈宝生认为,在探索发展方式的转型、建立新发展方式方面,特区应当作出新的贡献;而在新体制的探索上,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更需要特区以极大的勇气进行探索,积累经验。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认为,纪念建立经济特区30周年最重要的意义、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动改革,应该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公平正义为前提,以利益协调为关键,以改善民生为路径,解决目前显现的改革疲劳症问题。

  在新的战略布局中探索新思路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认为,在我国新一轮战略布局中,珠海在新一轮沿海区域布局、开放大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教兴国战略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微观主体的再造已经完成,整个制度的变革已经完成,开放型经济的框架已经确立,大国地位已经确立。特区在这种形式下应该有特殊的任务、特殊的功能。但是特殊任务和特殊功能的核心就是创造新体制,创造新优势,继续走在开放的前列,继续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结构的前列。韩康认为,城镇化是推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最重要杠杆。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或是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完全可以和生态环境兼容起来。(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记者:冯建华 武勇)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