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潇雅 通讯员 刘书民)9月18—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等联合主办了“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名考古、历史学界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市,在考察了安阳县西高穴大墓及出土文物之后,举行了“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专家座谈会”。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考证,专家学者们达成一致共识:安阳县西高穴村科学考古发现的2号墓就是曹操高陵。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主持。
白云翔说,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曹操高陵出土的材料,包括墓葬形制、墓葬结构、出土遗物等,结合考古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初步达成共识:西高穴2号墓应该是曹操高陵。他认为,专家们在考察了西高穴2号墓的发掘记录、图纸等资料后认为,考古队对这一大墓的发掘是科学的,发掘过程符合田野考古操作规程,材料记录无论是文字资料还是图纸资料都很规范、完整,发掘过程中也将文物保护理念渗透进去,很多做法及时有效。
针对社会上一些缺乏考古知识的人对曹操高陵的种种质疑,专家学者们现场释疑。长期从事西汉帝陵考古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焦南峰称自己曾3次考察西高穴大墓,该大墓就是曹操高陵。针对“墓中未发现墓志铭和哀册是曹操高陵认定的硬伤”这一说法,焦南峰表示,一座墓葬性质的推测并不是非要根据一枚印章、墓志或者哀册才能确定。如他们所发掘的西汉11座帝陵中,仅有长陵和阳陵出土有文字证据,其他9座陵都没有文字材料,秦始皇陵到现在也没有出土印章或玉玺。曹操高陵也是通过多种证据链来科学判断的。还有些人提出因为某人几年前说过这里是曹操高陵,几年后果然在此发掘出来,就认为这是造假。实际上这是考古学家经过潜心研究的结果。
座谈会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长韩立森说,史书记载曹操高陵在邺城西边或西北边,磁县、安阳县安丰乡都是邺城管辖区。在安丰乡发现曹操高陵,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与文献记载并不矛盾。他结合自己在河北境内发掘过3座汉代诸侯王墓的考古经验,认为沿用考古学的方法推定此墓为曹操高陵的做法是正确的。
曹操高陵能不能用DNA鉴定的方法鉴别真伪?针对社会上较多言论,长期从事秦始皇陵考古和研究工作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段清波说,自己曾经因为兵马俑的问题想做人骨DNA检测,但是,古代DNA序列根本没有建立起来,目前DNA技术无法达到这个技术要求。他强调,这一墓葬的时代、出土器物和风格,特别是魏武王石牌没有疑义。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韩国河说,考古队新修复的瓦鼎已达11件,还有一些残片没有整理,如果还能修复应该有12件。《汉书》、《后汉书》记载,天子随葬“瓦鼎十二”,证明曹操高陵用的是天子礼仪,这正是曹操强调汉统、用天子之礼的体现,可以结合文献进一步论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杨哲峰说,曹操墓中出土的四五件瓷器的来源,分别来自于长江以南3个不同地域。汉末到三国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高技术、最高等级的器物出现在同一个墓葬当中,这一现象在中原地区绝无仅有,说明墓主人身份非同寻常。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郑同修说,曹操高陵墓中同时出土了石圭、石壁,说明墓主人身份很高,墓葬的规模与形制与曹操身份相符合。
白云翔呼吁曹操高陵的争议回归学术,尊重学术。他说,西高穴大墓是不是曹操高陵,说到底是个学术问题。学术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是正常的,对不同意见展开学术讨论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学术讨论应该首先尊重学术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材料出发。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认为,考古学是人文学科中最注重科学方法的学科,目前社会上对曹操高陵提出了一些疑问和质疑,还不足以推翻这个结论。争论是可以的,首先应当尊重考古学界的意见,特别是一线考古工作者的意见。针对当前社会上对曹操高陵的疑问,王子今说,许多批评者有些是出于无知,有些是在论辩中基于不严肃的态度,也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在炒作自己,动机中有恶意的成分。(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