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是商周时期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称勾兵,属攻击型兵器,用以钩杀。
现收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战国巴蜀文字虎纹青铜戈,1974年出土于重庆万州新田公社,1996年由中国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文物。戈长25.5厘米,宽13厘米。前锋作弧形尖削,上刃斜直,下刃在援末和胡相接处作斜缓的弧线。三穿长胡,内直,呈长方形,有一穿。援和胡都较阔,援有中脊呈条状突起,援下部有三水滴纹,其中一面援部铸有一行古巴蜀文字。本部两面均有浮雕虎纹,虎身续刻于内上。胡下端有牙可嵌入木柲中。
虎纹在巴蜀青铜兵器上十分常见,这件青铜戈上的浮雕虎纹铸造精美,纹饰生动。虎形仰头张嘴,倨牙翘尾,前爪直扑,后足紧收,呈怒吼奔跑状,用写实的手法,刻画简洁、清晰。值得一提的是,巴蜀青铜兵器上经常有动物纹饰出现,其中虎形纹饰最为普遍,使人很容易便联想起巴人对虎的崇拜以及古朴的古巴蜀文字,无一不体现了巴蜀青铜文化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