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古建筑“流动”着文化传统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9-15 13:4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23期特别策划“保护文化遗产 守住民族之根”文章之一。

  建筑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正是因为它们在设计、建造的时候就是由许多不同的音符、节拍和韵律所组成的。

  在我国现存的不少古建筑中,保存了众多音响音韵的奇迹,如北京天坛皇穹宇殿的回音壁、三音石、五音石,寰丘坛上的太极石,其传声、回声的音乐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在山西永济,由《西厢记》而闻名的普救寺中莺莺塔的音响鸣叫作用成了一处奇观。还有甘肃嘉峪关关门外墙角下的一块奇石,击之如燕鸣,被称作嘉峪关八景中的“击石燕鸣”一景。可见古代哲匠先贤们在建筑上与音乐声韵相融合的规划设计巧作安排,是十分重视的。

  天坛、莺莺塔、嘉峪关的音响音韵效应,是设计之初的有意创造还是后来产生的效果尚待进一步的论证。但是在2500多年前,苏州吴王夫差为西施所修的馆娃宫中的“响屐廊”确是预先特意设计的。在廊子的木地板下,安设了大小深浅不同的空缸,让西施在廊内行走起舞发出不同的音响,成为音乐伴奏。

  现在许多园林中还利用水流击石、冲激等造成钟磬、琴瑟之音的效果,都是有意设计创造的。无锡寄畅园内有一条著名的“八音涧”,就是有意安排流水穿行于山石起伏间的涧谷,流水淙淙,声音变幻,有如天然音乐,且与周围的花草树木、山石相结合,成为一曲有声有韵的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乐章,巧妙天成。扬州个园中冬景内的24个风音洞,制造成了冬天北风呼呼的效果,正应了造园手法“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文物古迹、古建筑与诗词书画、匾额楹联、音乐辞章的交融结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文物古迹和古建筑不只是物质艺术的实体,而且与非物质文化文学艺术交融结合在一起,难解难分,产生一种巨大的魅力,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骚人墨客以至显赫名流、将相帝王为之留下了不朽华章。“发思古之幽情”有时不仅会使人感叹于昔日之兴亡往事,而且还能从中获得效益,更能陶冶高雅情怀。

  三国时期,魏、蜀、吴赤壁大战,孙刘联盟,以少胜多击败了曹操的83万大军。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凝聚在赤壁古迹之上,被历代相传了下来。多少诗人词家为之讴歌咏唱、泼墨挥毫,留下了动人的诗赋辞章、书画精品,增添了文物古迹的光彩。现在这些古建筑、古石壁遗址,已经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因这些不朽的诗赋辞章而彰显流传。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不仅有体有形,也有声有韵,可谓形神兼备。

  古塔,是外来文化在我国原有传统建筑基础上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奇葩。它原非我国古代建筑所有,是随着佛教的传入才出现的一种新建筑类型。2000多年来又不断传承发展,成了代表中国建筑艺术的杰作类型之一。它们甚至成了风景名胜区、历史名城的标志。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1000多年来就是西安(长安)古城的标志性建筑,“雁塔题名”成了长安一景。

  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与诗赋辞章音韵相融汇的要数亭台楼阁。虽然楼阁不断兴衰更替,但与它们共同咏唱的诗赋辞章,千百年来不断传唱,成了重兴复建这些建筑的动力。我国现存被称之为古代四大名楼的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滕王阁,堪称建筑与诗赋辞章音韵相融的杰作。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西城墙之上,濒于洞庭湖之滨,是这四大名楼中年代较早的一个。相传始建于东汉时期东吴鲁肃之阅兵台,此后屡毁屡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1880)所重修。由于它的历史、艺术特别是文化内涵丰富,早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鹤楼,位于武昌长江之滨,相传也建于三国东吴时期,也是屡毁屡修,现存建筑为1984年重修的。黄鹤楼之所以出名也是因为其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诗歌音韵嘹亮,令人无不触景生情。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赣江之滨,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也是由于其文学艺术内涵之丰富,历史上曾有20多次重修重建的纪录。现在的滕王阁亦是“文革”之后重建的,成为了南昌故郡传承1000多年历史文脉有形有神、有声有韵的胜迹。

  鹳雀楼,位于山西永济黄河之滨,此楼由于黄河河道变更,岁月沧桑,在800多年前已经消失,正是由于王之涣的一首千古绝唱的诗句,人们又把它按唐代的风格重新建了起来。

  古建筑除了亭台楼阁、古塔之外,宫殿、庙坛、寺观、桥梁等莫不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文化。诗赋辞章交融结合,可歌可咏。如帝王宫殿坛庙的内外都有各种乐器,在上朝、祭祀时与建筑物和人的活动融为一体,呈现出壮观、严肃、和谐的气氛。如唐大明宫上朝时,击鼓鸣钟,香烟缭绕,有声有韵。

  城市是各种建筑最为集中之地,不仅有起伏昂扬的建筑音符,而且有点、线、面组成的建筑篇章,可以称得上是最豪华庞大的交响乐章。我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建筑点、线、面群体的韵律安排。如北京7.8公里中轴线上标志性建筑的高低错落,两旁建筑群的布置,仿佛吹奏出了起伏而又和谐的韵律。

  文物是有形的,它包含或承载的内容是活泼的、活生生的。在评介一件器物或艺术品时,中国有一句老话,往往称之为“形神兼备”,至哉斯言。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罗哲文)

   本期特别策划采写工作组:原正军、杨阳、孙龙、王沁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