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讲坛哲学”个性化误区的前提反思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8-11 10:2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研究领域中存在着“论坛哲学”和“讲坛哲学”的断裂格局。所谓“讲坛哲学”主要指以讲坛为主要平台、以哲学育人为核心理念的哲学;而“论坛哲学”则主要是通行于各类学术报刊、各类学术会议的可供研究讨论的哲学。这些年来,随着“论坛哲学”的繁荣,在此基础上追求“讲坛哲学”的个性化日渐成风。其中存在将“论坛哲学”的个性化结论毫无批判地充实到“讲坛哲学”中来,努力使其个性化的倾向。但是,这里隐含着一个重大的误区,就是在“论坛哲学”中以“马克思哲学”分离“马克思主义”的做法也被贯彻到“讲坛哲学”个性化过程之中。因此,对“讲坛哲学”的个性化前提进行批判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理论任务。

  “论坛哲学”的“合法性”追问

  改革开放30年,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反思与创新的30年,其研究队伍、研究对象、研究范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哲学讨论到主体性哲学,从实践唯物主义到现在以生存论为主轴的历史哲学范式、生活哲学范式、文化哲学范式、实践哲学范式等,都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研究已经从原先的统一“标准”转向“个性化”了。

  单就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哲学界通常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建立在对现代西方哲学解读方案基础之上来完成。这样一来,现代西方哲学的如下观念就被毫无保留地继承了:否定了建立无所不包的哲学体系以及把哲学当做“科学的科学”的意图、企图排除作为近代认识论基础的二元分立倾向、哲学的转向就是向人的世界的回归等等。在这样一种现代西方哲学语境中解读马克思,通常会出现这样的一些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质疑:以往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解中充满了二元论、以“物”观世界,是一种典型的旧形而上学的理解方式,根本不了解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恩格斯根本误读了马克思”等,不一而足。

  其实,在我看来,现代西方主流哲学家不断指责西方哲学的主客体二分,是对本体论中的主客合“一”与认识论主客分“二”进行了概念偷换所造成的。试想一下,如果世界没有主客二分,那么,还有可能有所谓认识和实践吗?正确反映对象和改造对象又从何谈起?因而,实践与认识不可能不区分出主体与客体来。在认识论上否认主客二分、鼓吹主客不分或二者合一的观点,只能是实践自我和认识自我,黑格尔意义上的实践不正是如此吗?它只能导向一种唯心主义,因为它自己就是自己的对象,封闭的道路只能是空洞的“词句革命”。这样以认识论与本体论混同的逻辑来试图消解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些“理论硬核”,诸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质的“唯物主义”批判,倡导摒弃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走向“超越哲学基本问题”的生存论哲学范式,其前提是经不起推敲的。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引用马克思在一段批评施蒂纳不承认客体、只承认主体时说的一句话:“哲学和对现实世界的研究这两者的关系就像手淫和性爱的关系一样。圣桑乔尽管他有那种我们耐心地证实的,而他是热情奋发地证实的无思想,却总还是停留在纯粹思想感情的世界的范围内。”

......(作者:孙亮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