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多省区遭遇强洪涝灾害,中国已有28个省区市遭受洪灾,累计受灾人口1.4亿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976亿元。仅以吉林省为例,自7月下旬以来,接连遭受多次特大暴雨袭击,形成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
日前,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再次做出重要指示。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当前的洪涝灾害倍加关注。如何科学应对洪水灾害,如何进一步做好灾害恢复重建工作,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报记者就此紧急采访有关专家。
中小河流治理是长期艰巨任务
今年一些地区的洪水被称为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然而,若仔细比较受灾区域,我们会发现,无论是西南四川广安的渠江、中部江西省内的赣江、信江,还是北方第二松花江上游的一些区域等,都系我国大江大河的支流流域,即中小河流流域。“到目前为止,中国大江大河水势都还平稳,只是一些局部地区灾情偏重,但总体来说还没超出正常年份。”面对记者对当前防洪形势的提问,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程晓陶首先作出如上判断。
从自然因素看,今年洪灾的发生,与一些地区的强降雨量莫不相关,同时也显露出我国中小河流整治滞后的问题。按我国传统模式,每年农闲时期,农民都要义务投工投劳,兴修水利、加固堤防、清理渠道,保护自己的家园。但现在,一方面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留守的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小孩;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不再有出工修建水利的义务。这样一来,原来的水利修建和维护模式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是各级政府投资的治水模式。
程晓陶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河流都是分级管理。大江大河影响全局,由中央负责;而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中小河流的防护和治理理应由河流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负责。自1998年洪灾过后,中央财政成倍增加了对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投入,除了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和市县外,少有地方政府有意愿或有财力拨出足够的专项资金加强区域内中小河流的整治。堤防长久不维护,其防洪能力必然呈衰减态势,一遇大洪水,难免发生决堤、泛滥的灾难。
中小河流整治滞后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重视。在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提出“各地要加快编制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增加建设投入,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补助”;2009年10月,水利部、财政部印发了《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其后,中央财政决定设立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并启动了一批中小河流治理的试点项目。
......(本报记者:林杉)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