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成果转化:基层社科研究的软肋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8-11 13:3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队伍。特别是在基层,除专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还有很多兼职的理论工作者分布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社会团体中。他们每年撰写大量论文、专著。这些来自一线的研究成果,带着现实生活的芬芳,其中不乏有真知灼见的上乘之作,理应在指导生产实践、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参考价值。但现实恰恰相反。

  据统计,目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仅有5%—6%能够转化为实践的指导力量。在基层,这个数字就更低了。这种状况显然不能满足我国文化事业大发展的需求。对此,笔者从基层工作实践出发,试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探寻解决这一难题的路径。

  成果转化要找准动力

  以笔者所在的河南省安阳市为例,每年来自社会各界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数不胜数。但多数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过是走过场的应景之作,真正能指导实践的学术文章极为有限,客观上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在研究内容选择上失策。社会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前者适用于专职研究人员,后者适用于实际工作者。从市、县、乡级来看,大部分是从事实际工作的兼职研究人员,所以其研究应当围绕党的大政方针,紧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面向现实社会,从身边的工作、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选题。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基层研究人员盲目动笔,结果因受到知识积累、资料占有、对研究现状不了解等条件限制,无法生产出有见解、有建树的好成果。目标和方向没找对,自然谈不上研究成果的转化问题。

......(作者:郭献军 河南省安阳市社科联副主席)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