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9月25日,是教育部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的建设目标是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数字化的技术,整理、阐释、探究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服务于现代,走向未来,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资源对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咨政功能。
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传统文科的三大优势学科基础上整合而成,包括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开创的民俗学,以启功先生为学术带头人的典籍文献学,以及陆宗达先生创立、以王宁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汉语言文字学,充分体现了学科渗透、强强联合的学术优势。
研究中心下设民俗研究室、语言文字研究室、中国典籍文化研究室、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并设有学刊编辑室,中心刊物《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为CSSCI来源辑刊。中心图书资料室中文藏书量63000余册,外文藏书1600余册,中文报刊数量112种,外文报刊数量23种。自成立以来,中心共承担教育部重大项目18项。近五年来,专职人员承担省部级以上及横向课题38项,出版学术著作27部、丛书1种,年均5.6部,发表学术论文311篇,年均62篇。
中心加强理论创新,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多项大型科研成果:“近世碑刻及手写文献电子典藏及属性描述”、“近世民俗文献史及数据处理系统”, 发展出“《说文解字》知识描述”等新的电子产品,出版了“汉字构形史丛书”,完成为国家汉字标准与规范提供咨询的数字化汉字整理与规范的课题,建成了数字民俗学实验室,建成数字化的“钟敬文工作站”,含纪念站、研究站和遗产站,研制了中国数字故事博物馆等。
在完成这些科研的过程中,基地的三个传统学科都在交叉综合中获得了新的生机。汉字学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吸收系统科学的方法,打通古今,使上中下三层文化互动,对汉字字形发展的纷繁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在汉字史的研究上,也补充了底层文化的诸多现象,产生了新的研究课题。传统民俗学偏重农村研究,现在也开始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及在本基地的平台上弥补以往学术的空白点,发展了女性学和社会性别学的研究等。
......(作者:师民宣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