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关于农业转型的研究面临一些局限,这主要在于研究所针对的仍然是20年前的背景,即仅仅与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和国家意识形态相联系。但是,在过去几十年农业转型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可以说,农业转型本身也正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中发生转变。这明显地体现为东南亚的乡土社会已经被迅速地重构。他们不再主要依赖国家与市场控制下的、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生产,而是更多地依赖与全球市场和发展的地区化有复杂联系的、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和劳动力市场。
在本文中,我将从乡土东南亚的视角来尝试性地理解泰国人类学如何才能参与亚洲全球化。这一思路不得不把它的重点从文化变迁的议题转向转型政治,这将牵涉关于“之中—之间研究”(study of in-between)的复杂动态过程。
东南亚农村转型矛盾重重
在过去的20年,全球化已经日益成为推动当代东南亚农村——尤其是泰国农村发生急剧结构变迁的主要力量。当代的转型不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之中,而是能够以农村重构的形式转变农业本身。这一正在进行的东南亚农村重构清楚地体现在至少三个不同方面。
自然资源是农村重构的基本领域,大多数东南亚政府正在积极推行所谓“市场驱动的土地改革”。财产私有化或土地商品化是最常见的政策。经济作物种植的迅速推广,特别是泰国的棕榈油生产以及老挝和越南的橡胶树种植,可以看做是典型的表现。另一个政策是资源的资本化,这常常体现在筑坝发电等项目上。这些政策日渐被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的大多数国家采纳,其不良后果也开始显示出来。一方面,这些政策强化了农村内外各种行为主体之间的资源竞争,他们在资源利用方面发生冲突。另一方面,这些政策正在威胁边缘群体的生计安全,某些群体——例如柬埔寨的高地民族就正在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
农村重构的第二个方面在乡土东南亚随处可见。通过灵活和多样化的劳动力自由雇用策略,农业正在被合同化制造业、小规模工业和地方旅游业替代。随着农村地区的工业扩张,乡村各界正在日益被整合到缺乏明确协商机制的全球市场中。同时,农村的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此外,农村劳动者还被仅仅把他们当做非正式工人的国家福利制度所忽视。
......(作者:阿南·甘加纳潘 龚浩群/译 作者系泰国清迈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译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