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都是突发性灾难事件。这种突发性灾难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伤害立即成为我国政府及心理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自然灾害的增多也使得类似的突发性灾难事件(如“非典”、暴雪雨灾、民航空难等)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尤为突出, 而灾难性事件所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也迅速成为社会学者和科研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科研课题之一。
PTSD不仅在大型灾害以后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也是最难治疗的一种心身障碍。有研究者认为,汶川地震灾后可能患有PTSD的人高达200万以上,有自杀危险性的人可能高达28万。而且,PTSD患者容易出现自杀和伤人两种最严重的行为。由此可见PTSD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PTSD的理论解释:认知理论
近年来,研究者们对PTSD开展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对PTSD进行解释,包括生物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如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虽然这些理论还不成熟,但对于探索PTSD的产生机制和心理学基础提供了参考。
在这些理论分析和探讨中,其中发展最为完善和较有影响力的是认知理论,同时也为PTSD提供了最大程度的解释和预测,在PTSD的治疗领域应用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也是认知行为疗法。
PTSD的学习理论,又称行为理论,认为个体的恐惧是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而习得的,即一个中性刺激通过与厌恶刺激相结合使人产生的。个体在经受创伤事件时存在的中性刺激物,通过与被刺激后的行为反应之间建立联系继而引发恐惧,由于泛化作用和次级条件作用,凡是与经历创伤时的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引发恐惧。该理论比较简单易懂,日常生活中,经常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来形容。通常使用暴露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进行PTSD的治疗。
......(作者:徐祥刚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民用航空医学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