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交锋—交融作为比较哲学中的方法,其反思实践,整体而言,是指全球语境中的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传统中任何一种思想(甚至任何一种哲学传统中的任何一种思想)之间的建设性交锋—交融;具体而言,既不是仅依据分析方法来“改造”中国哲学,也不是仅凭借大陆哲学资源来“重述”中国哲学。就其方法论维度而言,对西方(尤其是分析的)哲学传统与中国哲学传统之间在哲学方法论与哲学探索的本质二者间的关系进行深入讨论,将为一种全面系统的建设性交锋—交融提供必要的元哲学的准备。就其主题范围而论,建设性交锋—交融包括对诸如形而上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认识论等重要的哲学领域里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或意义重大问题的深入探讨。就其交锋—交融模式而言,建设性交锋—交融强调的是双方直接的、批判性的但又是建设性的对话。
建设性交锋—交融的反思实践注重现代哲学中的后康德阶段,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哲学资源,旨在探索如何为共同的哲学问题作出贡献。因此,尤为关注其他传统提出的进入共同问题的不同途径,以及当代哲学的新发展。前者使得交锋—交融适于进行,而后者则使得交锋—交融对当代哲学中的概念性—解释性资源保持敏感。
建设性交锋—交融的反思实践是全球语境中比较哲学的一部分,而不是仅仅与中国哲学相关的地方性哲学实践,也不是仅仅在中西哲学之间进行的比较研究。就其研究的基本路径而言,是探索那些来自不同传统、不同风格的哲学及其思维方式、方法论途径、基本观点或概念性的和解释性的资源,如何通过反思性批判而相互借鉴,并为共同的哲学事业作出贡献。以此方式,那些在其反思性考察之下的问题与关切最终就是一般的和跨传统的问题和关切,而不仅仅对中国哲学有意义。就其作为一种基本方法而言,现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建设性交锋—交融反思实践不限于它与西方哲学的建设性交锋—交融,还包括与其他哲学传统的建设性交锋—交融,以及中国哲学内部的建设性交锋—交融。如此,中西哲学之间的建设性交锋—交融可以为通向世界哲学的不同哲学探索途径之间的建设性交锋—交融提供一种方法论模型。
(作者:牟博 单位:美国圣荷塞州立大学比较哲学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