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起步、沉寂、复苏和发展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1949年
研究属于普及性质,涉及领域不广,缺乏对重大问题的深入探讨。
沉寂阶段:1949—1978年
这期间很少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学术论著推出。
复苏阶段:1978—1985年
1980年,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进入了规范化、系统化的阶段。有关抗日战争的研究成为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热点,以1985年召开的“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为标志,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一个高潮。
大发展阶段:1985年以来
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以来,中国内地学者出版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图书1778部,撰写和翻译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文章8629篇。
这一阶段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专门考察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另一类从世界大战的角度关注战争的各个方面。中国抗日战争研究的成果主要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8年版),《抗日战争》(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日军侵华暴行实录》(4册,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日本侵华罪行档案新辑》(15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下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12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5—1995年版),“东北抗日联军史料”丛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百团大战史料》(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的八年》。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体研究成果包括:《二战: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1999年版)。
二战重大问题的个案研究成果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研究,英、法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和美国中立法研究,苏联参战前的外交政策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研究,法国迅速败降原因探讨,苏德战争初期苏军失利原因探讨,围绕珍珠港事件发生原因的探讨,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原因考,日本投降是否是有条件投降的研究,中国对外关系研究,抗战中的大国对华关系研究,战时同盟国的战略关系研究,战时苏联外交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研究,同盟国对战后世界和平安排研究,联合国与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研究,战争遗留问题研究,等等。
2005年9月,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6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命运的伟大胜利,永远铭记在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心中。我们隆重纪念那场伟大胜利,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事业,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中国人民为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也为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自豪。这一重要讲话为学界展开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