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推出“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评价体系”,发布了城乡综合测算的景气指数分析排行,课题分析了“十五”以来全国乡村文化消费基本状况,对全国总体、东中西部和东北板块以及31个省域的乡村居民文化消费民生效应进行了测评。
研究表明,城镇与乡村各自方面的文化消费民生效应值得关注,特别是中国最广大乡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民生状况更加需要关心。
乡村文化消费需求受到挤压
随着中国人均产值迅速提高,乡村人均收入、总消费和文化消费总体上逐年增多。然而,从其间的比例关系值来看,一方面是人均总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在相对稳定中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是人均积蓄占收入的比重在相对保持稳定中先降后升,而人均文化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却并未得到提升,近几年反而在总消费特别是积蓄比重提高中受到挤压。
深入分析全国乡村居民各项人均值“十五”期间年均增长与“十一五”头三年年均增长的差异,就可以看出其中透露出来的基本态势。
首先,“十五”期间,全国乡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63%,人均总消费年均增长8.88%,人均非文消费年均增长8.78%,人均积蓄年均增长3.70%,而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长9.61%,文化消费需求增长超过了收入、消费、非文消费和积蓄增长速度。乡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尚且如此高涨,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高涨自不待言。这就是“十五”期间我国城乡文化消费需求高涨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十五”以来中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因素。
其次,“十一五”头三年与“十五”期间相比,全国乡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幅度提高5.88个百分点,人均总消费年均增长幅度提高3.85个百分点,人均非文消费年均增长幅度提高5.19个百分点,人均积蓄年均增长幅度提高12.58个百分点,而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长幅度却降低7.51个百分点。这无疑表明,“十一五”以来乡村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受到积蓄迅速高涨的严重挤压。
......(作者:王亚南,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