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一个世纪前就告诫世人要警惕市场对公民社会的巨大侵蚀力。30年来,中国改革的基本原则一直是“国家退场,释放市场力量”。时光流逝,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之间的巨大落差已经影响了改革深化的步伐,波兰尼“双重运动”命题在今天的中国获得了极强的解释力,中国地产业发展史就是此命题的例证。
中国社会趋向“地产化”
1999年,国家明确规定全国各地全面停止实物福利性分房,单位组织基本上和住房提供者的角色脱钩,剥离单位社会职能的市场化改革成为城市房地产市场生发的原动力。时至今日,短短10年,中国房地产成为年产值达43995亿元、约占GDP13%的巨大产业。在这个产业链条中,仅2009年一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额就达15000亿元,占全部产值的1/3强。与房地产业急剧膨胀相伴随的是银行贷款的繁荣,2009年新增房地产贷款达2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0.9%,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69.7%,在个人消费贷款中,房地产贷款则占81%。
......(作者:王星 单位: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