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编读往来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8-27 16:2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龙炜(北京热心读者)

  贵报2010年8月12日“对话”版《日本的消费文化、雇佣体系与中产之梦——访哈佛大学教授安德鲁·戈登》一文,以访谈形式,活泼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对日本的消费文化、雇佣体系与中产之梦的研究成果。研究以缝纫机为切入点,读来颇有意味。尤其是对当今热点事件丰田问题的理性解读,及对美国人在看待丰田危机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持双重标准的客观判断,体现了国际学者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从整篇访谈来看,记者做足了功课,提问深刻,点评独到,真正体现了对话的交流互动特征。贵报加强与国际学界沟通和对话的努力值得肯定。也期望能听到更多外国主流学者的声音。

  褚国飞(本报对话版编辑)

  加强与国际学界的沟通与对话,特别是介绍国际学界各学科领军学者的研究方法与观点,促进中国学者与国外学者的交流,使《中国社会科学报》的读者能听到更多国外学者尤其是主流学者的声音,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经常阅读我们报纸的读者不难发现,类似这样的高端访谈是“对话”版的一个特色。例如,与美国哈佛大学中国问题、日本问题专家傅高义教授,英国剑桥大学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吉登斯教授,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巴里·布赞教授进行的学术对话,等等。事实上,不仅在“对话”版,在各学科版、“域外”版、“天下”版等,国外学者的见解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关注。

  在采访国外学者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对方也十分希望能加强与中国学者的交流,听到更多《中国社会科学报》读者的反馈。比如,您提到的对丰田危机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持双重标准的看法,戈登教授表示非常希望了解中国对日本丰田危机的评价,另外,他对为何日本大多数人在面临中产之梦破灭时,没选择大规模抗议感到十分不解,希望能听听中国研究日本的学者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总之,报纸的每位编辑和记者都愿意致力于国内学界与国际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观点的碰撞。希望未来能够呈现更多更精彩的文章给读者。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