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17期特别策划“全球视野下的国家认同”文章之一。
1986年,中曾根康弘首相指出:“美国是多民族国家,因此教育不容易搞。而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因此教育水平很高。”此后,声称日本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日本政治家络绎不绝。目前,虽然不能说这种看法有很大的错误,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是历史的产物。
日本古代:几乎无人把日本人看做一个民族
在日本历史上,全国规模的统一政权持续存在的时间并不长。《汉书·地理志》云:倭人有百余国。这是日本(倭国)首次出现在史书中。根据《三国志·魏志·倭人》记载,百余国经过“倭国乱”后被淘汰成“三十国”。三十国的国王拥立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成立了联合国家,这就是大和政权。大和政权在5世纪统治了从九州到关东的地域,向中国南朝进贡(《宋书·倭国传》)。据《隋书·倭国传》等史料记载,公元6世纪时的大和政权,不过是以120个在地首长(国造)统治为基础的国家,并不直接统治全国人民。
公元645年政变(大化改新)开始的政治改革过程中,倭国采用中国律令,实现了公地公民制,702年派遣遣唐使,告知武则天国号改为“日本”。当时,“日本”这个国号只专用于外交,在国内仍旧使用“大和”,其政权也仍然是在地首长制,中央政府先将全国的在地首长分为约555个郡司,在此之上,派遣约66个国司进行统治。日本的国、郡相当于唐朝的州、县,州县官吏均由中央政府派遣,由此可见日本中央政府的权力比唐朝更小。9世纪时,随着以人头税为财源的律令体制崩溃、代之以地税为主的国家体制,国司的权限得以强化,在地首长制逐渐衰退。这样,中央政府的权力终于达到了地方的基层,与此同时,庄园制急速发展到全国。全国的土地被分为国司管辖的公领部分与中央贵族、寺院领有的庄园部分,全国人民以土地为单位承担纳税。由于围绕土地的纠纷到处发生,武士阶层逐渐抬头,形成了中央贵族、寺院和在地武士(地头)重叠支配土地的庄园制社会。
1192年,武士夺取政权,在关东的镰仓开设幕府,此时京都的朝廷仍然继续存在。13世纪后半期,幕府因元朝军队来袭开始衰落。1333年,朝廷推翻镰仓幕府,夺回政权,不久后又再次被武士夺取,于是诞生了室町幕府。室町时代(1336—1573)是一个动乱的时代,特别是后半期被称为战国时代(1467—1568),这一时期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平定乱世的人物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丰臣秀吉在统一过程中进行“检地”,将土地归于人民所有,否定了贵族和武士的土地支配即庄园制。德川家康在江户(今东京)开设幕府,进入江户时代(1603—1867),他将全国分为约260个“藩”,形成了各个藩主(大名)支配家臣武士和当地人民的封建体制(幕藩体制)。
从以上的简述看,在日本古代国家的历史中,几乎没有哪个时期,中央政府的权力达到了地方基层。自古以来,虽然把日本列岛看做一个国家的想法的确存在,但是在庄园制下,被各自统治者支配的人民缺乏这种观念,甚至于对江户时代的人民而言,“国”即意味着各个“藩”。因此把日本人看做一个民族,且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这种看法在当时几乎没有人提过。
日本近代:天皇成为统合日本民族的支柱
这种情况由于近代“国民国家”的形成发生了彻底改变。国民国家Nation-State是指以民族的同一性为基础所建立的近代国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说法,正是国民国家的产物。而在统合日本民族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正是天皇的存在。
在欧美社会,基督教作为国家统合的支柱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在日本却没有根深蒂固的宗教。虽然日本人从6世纪以来一直信仰佛教,但是,奈良时代的佛教终归是为夸示王权威信的国家佛教,平安时代的佛教是贵族佛教,镰仓时代传来的禅宗则是武士佛教,只有当时的净土教得到了民众支持。江户幕府把儒教定为国教,这基本上是武士的伦理思想。此外,自古以来日本人一直祭祀“八百万神”,但古代神道却因“神佛调和”处于佛教的支配之下。
明治政府积极吸收欧美文化与技术,推动文明开化、富国强兵,通过废藩置县、制定宪法建立近代国家,同时把天皇规定为国家统合的支柱。以皇室为“万世一系”的神话代替了民族的历史,以天皇为“现人神”的国家神道被设为教育的基础。实际上,这种天皇制国家的观念体系,在江户时代的“国学”中已经形成。并且,江户时代,以三都(江户、大阪、京都)为中心的流通经济机构已经相当发达,被称作“寺小屋”的初等教育也普及于全国。因此,明治政府很快就实施了义务教育,报纸、杂志等媒体在进入20世纪时也已经十分发达。这些条件使得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统合迅速发展起来。在甲午、日俄战争中获胜、实现了改正不平等条约之后,日本国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亚洲盟主,于是“一亿臣民”团结一心,迈向了侵略战争。
民族统合在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排除其他民族的力量。走向统合的力量越强,排他性的力量也越强。明治政府将北海道的阿伊努人与冲绳的琉球人编入国内,推动同化政策,否定民族文化。在合并韩国之后来到日本的朝鲜人有200万人,以1923年的虐杀案件为首,他们遭受了种种迫害。此外,受到殖民地统治的朝鲜、中国台湾等地的人民,被强制要求同化为“日本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战前的日本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终归是近代国民国家的理念,在这种理念下,日本人伤害了很多民族的自尊心。
现在,日本人一方面被认为缺乏爱国心,相反又富有排外主义意识。2005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提出的劝告证实了后者,即日本人排外主义意识的存在;而2007年安倍晋三首相修改教育三法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加强前者,即爱国教育。天皇制国家的神话构建了日本人的爱国心,国民统合的急速发展又导致了他们的排外主义——当我们从这样的角度考察历史时,我们就能够准确理解日本人的扭曲心理。(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井上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