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5年农村劳作、3年工矿做工经历,我于1978年进入大学学习,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学岁月正处于一个让思想冲破牢笼的独立思考的年代,我由此开始跃跃欲试,在学术研究领域学步。后来小有学术成就得以留校,做了数年资料和助教工作,但至那以后就从未动摇过“以学为本”的信念。
我的学术研究可以说经历过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从经典走向经验,直到步入农村研究领域。
上世纪80年代,我的学术生涯主要是读书,啃了不少经典著作。尽管是似懂非懂,但当时有很多问题是书本经典难以提供现成答案的。1986年,我作为一个小助教,被推荐申报教育部首批设立的青年项目,并去北京参加答辩。在答辩会上,费孝通先生、高放先生等老一代学人亲自到会场给我们讲解如何做学问。他们的问题感很强,注意对实际生活的把握,给我印象很深。后来我的项目“我国城乡基层政治发展研究”获得批准,至此将我的研究视角引向基层社会。1992年,我出版了38万字的专著《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
......(作者:徐勇)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