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炒作与棒杀:“新红”遭“拍”实难免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8-20 10:1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高调炒作的新版《红楼梦》从演员的全民海选到首播100天倒计时,前后折腾了四年多时间,但人们期望已久的首播高潮竟然变成了一边倒的“恶评如潮”:有人指责导演太过拘泥于原著,把电视剧变成了没有灵魂的图解,也有人宣称李少红其实是最不忠实于原著的导演。对演员的评价更是不堪:“宝黛钗”只是三具徒有其表的“躯体”,全无动人的灵魂。遭人诟病的还有音乐的怪异等,就连华美逼人的画面也成了批评的对象。

  这些酷评虽然多少也说到了一些“新红”的痛处,但也处处留着情绪化的痕迹。平心而论,“新红”的时代气息和技术优势是显而易见的。细数起来,可圈可点之处丝毫不逊色于新版《三国》,但无奈人们期望过高,失望自然在所难免。“新红”惨遭恶评,可以说是当年那帮大红大紫的“红楼梦中人”埋下的伏笔,现在在为多年以来的恶性炒作买单。

  三年前,李少红的宣传与策划可谓费尽心机,首先是通过卫星电视和国际互联网,巧借“超女”风暴的余波,在国学复兴的时潮中顺水推舟,将经典文学的影视改编纳入眼球经济的运作模式中。为此,顺势而为的北京电视台为新版的筹拍举办了“红楼梦中人”全球华人选秀活动,将中华经典名著的艺术精神与大众传媒的文化狂欢结合起来,制造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太虚幻境”中的民主选举游戏。

......(作者:陈定家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