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中日两国接受《共产党宣言》的历史研究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8-18 15:4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15期特别策划“《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文章之一。

  英语的 communism、capitalism在中日两国都被翻译成“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但是,人们一般却很少知道这两个词都是日本人所造。中国对诞生于欧美的近代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与其说直接来自于欧洲,毋宁说是经过了日本这一中介。

  幸德秋水、■利彦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

  日本最早介绍和翻译《共产党宣言》是1904年11月13日出版的《平民新闻》。译者是幸德秋水和堺利彦。在《平民新闻》第53号上,与译文同一天登载的还有译者的序言。通过序言我们可以知道,该译本是为纪念《平民新闻》创刊一周年而策划的,其翻译底本是由恩格斯校订的萨缪尔· 穆尔的英译本。后来,据堺利彦的回忆,翻译该书的契机是小岛新太郎的建议。小岛“大概相当于中江兆民的义弟,是法国问题专家,之前不久在众议院还曾做过秘书等工作,是自由党左翼中社会主义组织的前辈。在我们创办平民新闻的时候,他作为赞助人给予了我们(特别是秋水)不少支援”。据堺称,当时即使是安倍矶雄和片山潜也说不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他们只是说听过而已,还未曾读过。

  刊登于《平民新闻》上的日本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中,在恩格斯的英文版序文之后,有该书的第1、2、4章,但是缺少第3章。《平民新闻》第53号发行后立刻遭到了禁止,幸德、堺,以及编者西川光二郎都受到了缴纳罚款的处罚。但是,堺面对压制丝毫没有怯懦,他以判决书中的一句,即“如果是纯粹的学术研究史料,即使内容欠妥,也不妨碍公开发行”为后盾,以“合法的”手段出版了《共产党宣言》。他在杂志《社会主义研究》的创刊号(1906年)上,增加了《平民新闻》中所缺少的第3章,将全文登载出来。

  在日本国内,将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全文翻译介绍过来,且普及度这样高,这还是第一次。《社会主义研究》还刊登了由堺翻译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但是,这种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普及工作没有持续下去。1910年因大叛逆事件,幸德秋水受到牵连,遭到逮捕并被处以死刑。自那之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为止,《共产党宣言》都是禁书。除了可以引用学术杂志上的部分翻译以外,合法的翻译均被禁止,它的普及只能采取地下印刷和手抄本的形式。

  堺于1921年参照德文翻译亲自对1906年的翻译进行了修订。两个版本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同:(1)文言文转换为白话文,语序大幅度变更;(2)在《平民新闻》中Bourgeois (Bourgeoisie)和Proretarier (Proretatriat)分别被译成“绅士”和“平民”,而在修订版中两者都被换成了片假名表示的外来语。此外,还明确区分了“价值”与“价格”概念。

  上世纪20年代日本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翻译达到了高潮。但是这一时期《共产党宣言》依旧属于禁书,由日本改造出版社出版的号称国际上第一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目录中也没有出现《共产党宣言》。另外,当时镇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内务部却于1919年从英译本,1925年从德文原文翻译了该书,该书还以“秘”或者“极密”文件的方式在内务部内部传阅。顺便提一句,1925年政府公布了治安维持法,1928年该法又被修改,内容变得更糟,据此新法,所有号召“国体变革”(打倒天皇制)运动的领导者都要被判处死刑。

  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

  清政府认为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胜利应该归功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对教育以及法治主义的普及,所以甲午战争以后就向日本派遣了留学生。之后留学人数逐渐增多,据说1906年达到了8000人。中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日本迅速将近代西方文化移植到中国来。由于中日两国同属于一个汉字文化圈,又是邻邦所以加速了这种倾向。

  留学生向中国翻译介绍的书籍种类繁多,内容涉及史志、法政、学校、兵制、农政、矿业、工艺、商务、船政、理化、数学、地理、博物学、卫生、测绘、哲理、宗教、体操、杂著、小说等各个方面。在中国,《共产党宣言》最早是由陈望道(1891—1977年)翻译的。陈望道于1920年8月在上海首次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翻译。他曾在1915—1919年留学日本,并在法政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关于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的过程存在很多争论。北京的中央编译局认为,陈的翻译是以《社会主义研究》第一号上刊登的幸德和堺的翻译为底本,并参照了陈独秀从北京大学借出来的英文版。对此,石川祯浩认为陈望道的翻译底本只是日文翻译,我们“很难看出它参照了英文翻译的痕迹”。最近,网上热炒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底本问题,石川的观点似乎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但是,他们的观点并不是建立在对日译本、英译本和陈望道的翻译这三者严格研究的基础上的。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的底本究竟是什么

  《共产党宣言》“前言”的第一段开头的一句英译“The spectre is haunting Europe”,幸德和堺译为“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陈望道译为“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Spectre在二战以后,在日语中往往被译为“妖怪”或“幽灵”。但陈望道与幸德、堺译的一样,将它译为“怪物”。接着,在这一段末尾,英译为“German police-spies”,幸德和堺译为“德国侦探”,陈望道也译为“德国侦探”。幸德和堺把这个词译为“德国侦探”,重点在于英语的spies。陈望道译本也是“德国侦探”。对第一段的这些术语的翻译表明,陈望道的译文是以日译本为基础的(这个词的德文原文是Deutsche Polizisten,“德国警察”)。

  但是,《共产党宣言》“前言”的最后一段中,英译为“Danish”,幸德和堺译为“和兰”,陈望道译为“丹麦”。把Danish译为“和兰”显然是幸德和堺的错误。陈望道则正确地译为“丹麦”。不参照英译,这样的改译是不可能的。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石川以及网络上支持石川的所谓多数人的意见是不妥当的。应该说,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是以日译为底本,适当参考了英译而完成的。(大村泉/文 张立波/译 译者为日本东北大学讲师)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