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15期特别策划“《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文章之一。
近日,原洪堡大学教授、德国经济史学家托马斯·库钦斯基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介绍了目前德国对《共产党宣言》的接受状况,并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价值等问题。
记者:《共产党宣言》应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著作,德国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故乡,请问现在德国普通民众和学者还了解《共产党宣言》吗?您如何看待这一著作?
库钦斯基:毋庸置疑,《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影响最大的著作,这种影响在政治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共产党宣言》是一篇政治斗争檄文,因而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政治争论的对象,也正因如此,不同阶层的人群和持不同观点的学者对其态度也迥然不同——有人将其看做向自己宣战的檄文,也有人为其欢欣鼓舞。
如今160多年过去了,对《共产党宣言》的争论减少了许多,然而没有改变的是德国统治阶级对它的态度——他们对推广《共产党宣言》毫无兴趣,更不愿意传播它的理念,因为这些理念宣扬资本主义的覆灭和无产阶级革命。欧洲(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经历更令很多人闻之色变。然而近些年来,资本主义世界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使得《共产党宣言》的理念得到了新的生存空间,当然,《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力恐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与80年前同日而语。
记者:您如何理解,作为一名学者和一位在历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思想家的马克思?
库钦斯基:2000年千禧年之际,英国广播公司面向民众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评选一千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超过牛顿、达尔文和众多英国本土大思想家而高居榜首。在我的心目中,马克思获此殊荣当之无愧。作为学者,他的地位更是无人能及,虽然他的理论中也有不足,但很正常,并不能抹杀他的成就。
记者:最近一次金融危机之后,马克思的《资本论》在世界各地热销,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库钦斯基:大部分德国普通民众已经对《共产党宣言》不再熟悉,也没有太多兴趣去了解它。不过这种状况在最近有一些改变——德国掀起了一场运动,重新认识《共产党宣言》的价值,被称作其兄弟的《资本论》也重获青睐,不断得以再版。究其原因,大概不少人希望从中获得渡过经济危机的良方。然而马克思所著并非一本资产阶级经济政策教科书,而是对资本主义的科学研究,这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东西。我相信,真正读了《资本论》的人会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
记者:今天的世界,还依然存在着很多被马克思当年在著作(包括《共产党宣言》)中批判过的现象,请问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价值?
库钦斯基:仅就马克思主义来讲,具有决定意义的并不在于各个论断或者各个理论本身,而是在于方法,即“历史唯物辩证法”,这对于社会现象的科学分析同样适用。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还没有人可以超越马克思。即使后来其方法论不断得到发展,不断为更多人所知,蕴涵其中的价值并没有改变,那就是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提出的要求,或者说是绝对命令——推翻一切奴役人、压迫人的社会关系,这个要求对于当时和当今社会来说并无差别。(本报记者:张微 实习记者:刘潇潇
)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