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15日“争鸣”版刊出《〈论语·学而〉“无友不如己者”之正诠》一文。该文罗列今人对《论语》中“无友不如己者”一语的几种解释,并逐一分析探研。提出,“无友不如己者”是指“没有不如自己的朋友”,或者“作为朋友,总是有其胜己之处”。笔者认为,这个结论并非“正诠”。
“无友不如己者”一语,《论语》中共出现两次:一次在《学而篇》第八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其大意是,孔子说:“作为君子,如果自己不敦厚、庄重,就不会有威仪;即便读书,学业也不会牢固。在品德上,要讲忠诚和信用;在交友时,不和在品学上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另一次在《子罕篇》第二十五章,其记:“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是对前引《学而篇》第八章后半章内容的重记,只是把“无”字记作“毋”。古汉语中,“无”、“毋”两字相通。而内容重复出现的情况,在先秦典籍中也是常见的。
......(作者:栾贵川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