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启蒙与光的隐喻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8-13 10:0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启蒙”一词在汉语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应劭甚或更早,并从一开始就与去蔽、兴知相联系。宋代以来,启蒙更与教育紧密关联,以至于到了近代,一个人开始读书识字和接受教育也被称为启蒙或发蒙,这一意义上的启蒙意味着开启心智、去除蒙昧、实现由无知到有知的转变。汉语“启蒙”、英语Enlightenment、法语Les Lumieres和德语die Aufklaerung,都力图表达发挥理智的力量、摆脱懵懵懂懂的状态并促使人走向自觉这层含义,就此而言,“启蒙”一词的确是对上述西方文字较为贴切的翻译。不过,“启蒙”这个中文译名在字面上未能体现与理性之光的直接联系。

  在西方,尽管“启蒙”一词的发明归功于近代法国人,但启蒙的过程却始于古希腊。通常认为,自柏拉图开始的古希腊启蒙被称为第一次启蒙,而从笛卡尔开始的近代启蒙被称为第二次启蒙,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是其泛化、强化和高潮。第一、二次启蒙的共同点是发现了人的理性能力的重要性,但第二次启蒙还有第一次启蒙所不具有的特点,即世俗化,不仅确认了“公开运用理性的自由”和近代科学的产生,而且促进了政教分离以及自由、民主、平等、解放、进步和人的尊严等西方现代价值观念的确立。

......(作者: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汪堂家)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