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是发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学术研究不能脱离时代,学术期刊也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探索创新。
传统优势与时代挑战并存
中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也是一个优势。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我国创办了一大批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改革开放新时期,一系列学术期刊迎来复刊与创建。新世纪新阶段,学术期刊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 2008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549种,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2339种,总印数103464万册。
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对推动当代中国学术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本报记者所做的一次问卷调查中,就有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学术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30.9%的被调查者则坦诚其“发挥的作用很大”。
与此同时,当前这一变革的时代对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而言,一方面从多重维度拓展了其学术视野,也从多个角度对其生存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不研究这些新问题,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必然在学术格局中掉下队来。
中国视角的理论自觉
创办和发展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最根本的就是方向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对当代中国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和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为学术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提出了大量亟待探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办好学术期刊必须树立中国视角的理论自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本立足点。
正如澳门基金会主席吴志良博士所说,“如何捍卫中国本土知识的合法性及其学术的自主性,如何面对全球性竞争时确保中国必要的创新权利和话语权,是提高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质量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要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走向社会科学网络集群
现代高新科技正迅即强烈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学术研究和办刊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对学术期刊而言,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大量学术资源电子化和网络化,社会科学研究者查阅资料(尤其是学术期刊)从过去以纸质文献为主过渡到现在以电子文献(网络资源)为主,他们借此通道及时获得海量的学术资源,掌握国内外本学科或本课题的最新学术动态。这也给学术期刊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中专门指出:“近一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其功能和影响力日益强大,对图书、报刊的冲击很大,甚至于有漫卷之势。”他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要面对这种形势,不能死守拥有几十种期刊的固有优势,要研讨占据社会科学网络阵地制高点的系统思路和办法。要建立资料性、知识性、前沿性、公共服务性、权威性强、有品位、有特点、有重大影响力的社会科学网络集群。
这一问题也已成为期刊主编的共识。黑龙江省委党校《理论探讨》编辑部主编刘建明就此提出,数字出版具有无比强劲的生命力,正在向传统出版发起冲击和挑战,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江海学刊》总编辑韩璞庚也提出,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交流正不断地向立体化、多层面化、直接化方向发展,应尽快构建起国内统一的学术期刊协同编辑、出版的集成化平台。
推进交叉研究 实现学科交融
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既然是“综合类”的,本身就蕴涵着推进跨学科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意义。办好学术期刊应当把握这一规律。
现代社会,两个基本事实格外引人注目:一是没有哪一个学科单纯依靠本学科的力量,能够解决任何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二是学科的进步,越来越多地需要借鉴相关学科取得的成果,即学科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在增加,相互融合的趋势在增强。正是这两个事实,决定了人文社会科学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对话,促进学科交流。
在这一意义上,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也容易得到各学科、各领域学者的共同关注。实际上,推动跨学科综合研究这一点正是我们在采访众多学者时鲜明感受到的。学者纷纷建议:“围绕主题主稿,加强跨学科研究”,“多学科视角,深度挖掘问题背后的心理、文化因素”,“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应当发挥自己博采百家的长处,以宏观、全面、跨学科的视界办出特色。”
秉持正义公理 不为利益左右
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分析与探索,从来都是严谨的学术活动,来不得虚假和浮躁,办学术报刊更是如此。学术期刊要赢得尊重,获得发展,前提是主持学术公道,做到风清气正。
最近几十年,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和长足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学术氛围、学术风气出现了种种弊端。学习与探索杂志社副主编冯向辉就此提到,“时下,审批学术、规划学术、数量学术等制度及学风已经限制了学者们选择研究对象、潜心治学的自由,使不少学者只为经济收入、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搞科研,一些学术期刊因此不同程度地沦为人们评职称、获学位、做课题、谋官职的工具。”这些现象败坏着中国学术的声誉,制约着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因而,办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尤须坚持学术操守、坚守学术道德。
在这一问题上,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发起的《关于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合声明》,得到多家学术期刊和广大学者的热烈响应。台湾“中研院”欧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李有成也就此提出,“面对新的学术与出版情势,综合类人文与社会科学期刊应该思考如何调整方针,改善体质,健全编务,尤其是改进审稿制度,端正学术风气,并设法与国际学术社群接轨,以期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在记者的采访中,众多学者也纷纷表示,学术期刊必须“秉持正义与公理,不为利益所左右”,“摆脱各种急功近利、浅薄浮躁心态的干扰,专心致力于学术的高雅和精良”。
(本报记者:慕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