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的优势所在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8-13 09:4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13期特别策划“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面临的挑战与出路”文章之一。

  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在学术界发挥着它独有的重要作用。与专门学科的学术期刊相比,综合类期刊可以为读者展现更广阔和前瞻的理论视野。专门学科的期刊,局限于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范畴,在自己的“圈子”里循环,读者大部分是本学科的研究者,很难让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分享这些成果,这很不利于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面发展。因为很多研究成果都是交叉学科,或者说是“大学科”,涉及多种学科的前沿研究。虽然我们的研究领域、方向有分工,但学科之间的融通、嫁接、移植、映射是非常多的。例如文史哲三个学科深入研究起来都是相通的,图书情报学这个学科也是这样,它的研究经常要借鉴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方法和范式。目前,分工日益细化的学科“巴别塔”越来越不利于学术发展与进步,只有将各个学科“横通”起来,才能使哲学人文社会科学得到繁荣发展,产生如同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的“大师”。综合类期刊可以让读者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成果,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研究的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讲,综合类期刊对学术发展起着科学渗透、报道乃至普及的作用。如发表了许多跨学科论文的美国《科学》杂志与英国《自然》杂志就是学术界两份极其重要的综合类期刊。

  随着分工越来越细,面对众多专业类期刊,综合类期刊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其中之一是综合类期刊一般不如专业类期刊利用率高,在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中有个著名的布拉德福定律,它是以英国著名图书情报学家布拉德福(B.C.Bradford)的名字命名的。布拉德福于1934年率先提出定量描述科学论文在相关期刊中集中分散状况的一个规律。该定律指出:如果将科学期刊按某一给定学科的论文刊载量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将这些期刊分成专门论述该学科的“核心”区和另外几个组或区,其中每区期刊的载文量与核心区期刊载文量相等,这时各区的期刊数成1∶n∶n2…。n为布拉德福常数,n大于1,约等于5。尽管这个定律是主要分析科技核心期刊分布问题的,但是也给人文社科期刊以启示,专业性图书馆一般会收藏学科核心区的期刊,这类期刊的利用率一般比较高。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除了重要的核心期刊外,一般相对本学科来说属于相关区期刊,在有些学科领域,如图书馆学、情报和档案学,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由于较少发表此类论文,则基本属于非相关区,因此难以引起学界关注。期刊的生命力一方面由所载刊物的质量决定,一方面也由期刊自身的特色决定。综合类期刊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又大又杂又散,综合的同时也要有边界。

  综合类期刊发表的“横通”文章,可以给那些无法归到具体哪一个学科的文章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例如早期的“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我国上世纪80年代讨论得很热,“三论”里很多内容将不同学科重新综合,特别现在信息科学发展到今天,信息科学就是一个很大的学科群,这里既有自然科学,也有工科,还包括社会科学,甚至有一些学科具有跨学科研究特色,如文化产业研究、互联网研究等。将这些学科重新进行整合,将其研究成果反映出来,综合类期刊能够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因为它是跨界性的,而不是一个学科能解决的,综合类期刊在这方面就有了用武之地。

  期刊早期是用来进行科学交流的,除了交流还有学术规范的作用。在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尤其是像《中国社会科学》这类整体影响力高的期刊,有非常高的同行认可度。不可否认的是,因为发稿周期及版面限制,期刊的发展面临来自网络、数字化的巨大冲击。不过,目前传统纸质期刊与互联网、数字化期刊尚处于并存阶段,后者还没有对期刊形成灭顶威胁。主要原因在于,受传统认知的影响,在学术领域还是承认期刊的,发在一些电子刊物上的研究成果,学术界目前仍不是很认可。但为了长远发展,纸质期刊必须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展现成果或提供目录让读者通过网络了解、交流。把这两个平台更好地利用和结合起来也是很重要的。

  在期刊的评价方面,应该用一个好的评价机制,主要是从学术水平和影响力上来进行评价。学术研究的交流平台具有公器属性,人文社科期刊有其特殊之处,不能主要用发行量作为评价标准。学术领域的成果应该考虑其公益性,要根据不同期刊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期刊可以走向市场,自负盈亏。因此,面对目前出版业的改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目前的期刊确实需要走出订阅和利用率下降的困境,但是需要走精品化道路,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通过改制成为只顾经济效益的市场运作模式。(作者:周庆山)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