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13期特别策划“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面临的挑战与出路”文章之一。
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具有跨领域的特色,它可以择定议题,拟定范畴,让不同领域的学者就此议题深入研究,详加分析与论证,并提出研究成果。学术领域不同,方法互异,就算最后是各说各话,有时候也可以互相发明,彼此启迪,避免单一学术领域的盲点与局限。我要特别强调“择定议题”与“拟定范畴”的重要性。依我的经验与浅见,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除被动接受四面八方的投稿之外,也可以主动筹划专号或专辑,选定若干具有学术或实用意义的议题,一方面公开征稿,一方面广邀对此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提供专文,多方探索,甚至可能因此而拓展出新的研究面向,形成新的学术传统。学术期刊的重要功能之一即在提供论坛,开拓议题,激发研究能量,开展或引领新的研究趋势。新的政治与经济情势会造成新的文化与社会现象,同时也可能衍生许多新的学术议题,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都可以扮演积极介入的角色。
当然,单一学科的学术期刊也应该扮演类似的角色,但其受限于学术专业,无法像综合类期刊那样,拥有更多的自由与空间,接受不同学术专业的碰撞与挑战。不过,综合类期刊也受制于自身的特性,在某些方面有其局限性。譬如,它所发表的论文就必须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一些期刊除重视论文的学术价值外,也会设法兼顾论文的可读性,因此有时候就不得不牺牲少数高度专业的论文。学术专业虽然分门别类,各有传统与规范,但跨领域研究不仅是个趋势,而且日趋重要,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正好可以因应这样的趋势。某些传统学科在面对若干新生议题时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所以我们看到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现了许多新的学术领域,如文化研究、性别研究、族群研究、后殖民研究及各种区域研究等。甚至我们所熟知的传统汉学也逐渐蜕变为涵盖面较广的中国研究。这些新生的学术领域有一个明显的特色,那就是跨领域研究。这些跨领域研究不仅自成典范,亦且对传统的学术领域带来不少的影响与冲击。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与趋势之下,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恭逢其盛,其实大有可为,可以在跨领域学术研究方面有所贡献。
学术期刊无所谓过多或过少,主要端看学术社群的需求,问题往往在于质量好的期刊过少,质量差的期刊过多,如果未加区隔与分等,恐怕就会造成鱼目混珠,甚至劣币驱除良币。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因为具有跨领域的特性,既要面对迷信单一学科专业者的质疑,还必须避免包山包海,流于庞杂,乃至于失去专业,的确充满挑战。面对新的学术与出版情势,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应该思考如何调整方针,改善体质,健全编务,尤其是改进审稿制度,端正学术风气,并设法与国际学术社群接轨,以期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学术界也应该捐弃成见,抛开私心,为学术的长远与健康发展,建立一套客观可信的评鉴制度,对学术期刊给予合理的评等与规范,让优良的学术期刊获得奖励与重视,质量不佳的期刊则逐渐遭到淘汰,学术才能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长茁壮。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性质特殊,尤其需要接受这样的挑战,才能去芜存菁,才能找到一条永续经营的道路,危机或将变成转机。(作者:李有成)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