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须解决五大难题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8-13 09:2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13期特别策划“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面临的挑战与出路”文章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下发后,伴随社会转型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中国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的生存状态逐步得到改善。但当下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的创新和发展遇到了许多难题。笔者认为,以下五大难题虽是老话重提,但必须持续关注并着力加以解决。

  一是自主发展与学术环境的关系问题。中国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的成长不能不受到政治环境、学术规范及期刊评价体制等外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1.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是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2.学术规范对于学术期刊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3.人文社科期刊权威评价体系的建构关系到期刊人的价值取向甚至学者的科研方向。期刊评价体制在期刊界引入激励与竞争机制,不但有利于“评出导向、评出品牌、评出权威、评出繁荣”,也有助于学术期刊规范学术研究、杜绝学术腐败、坚持学术立场和捍卫学术尊严。

  二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问题。根据我国2005年《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第三条,期刊出版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然而在当下人文社科期刊界的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分离的困惑。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是一种与典型商品甚至大众、普通教育文化产品相区别的公益性文化产品,在本质上缺少市场性品格,其基本职责是公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成果、传播学术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种较强的学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将读者对象锁定为数量有限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教学、科研、管理人员,从而导致市场需求和容量极度狭小,期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分离。事实上,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的办刊宗旨与读者定位决定了它的非营利性质,其价值导向很难由学术化转向商品化,其运营模式也难以从对社会效益的追求转向对经济效益的重视。因此,出版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实质是一项公益事业。“为读者着想”是社科学术期刊出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是学术新人与学界名宿的关系问题。学术新人的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和后来居上,是学术事业代代相继、欣欣向荣的根本保证,但学术新人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学界名宿的培养、教导和扶持。学界名宿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是学术职业队伍的“领头羊”和“脊梁”。学界名宿与学术新人相辅相成,共同维系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学术期刊的成长和成功也依赖于学界名宿的巨大影响与青年学子的长远效益。然而,基于学术失范、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等学术不端现象频仍,有些二次文献过于青睐名家学者,期刊界竞争日益激烈,主办单位通过其考核指标体系对刊社带来影响甚至是压力等诸多现实,为了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频频向专家学者约稿,同时冷落默默无闻的青年学子,提高期刊的门槛(公开或内定一个作者职称和学历等的入门条件)甚至基于门第之见而排拒青年人的投稿,又是学术期刊界普遍存在的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从权威者的著述中剔除应景之作,从青年学子的稿件中发现旷世之才?如何使期刊的作者队伍始终保持合理的多元化结构?

  四是特色凸显与品牌建设的关系问题。在人文社科期刊领域,专业期刊与综合类期刊的“和平共处”在于二者的“差别化”:专业期刊的学科定位比较明确;综合类期刊的学科覆盖面大,侧重点不同,且全刊内容是有机联系的。特别是各省(市、区)创办的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从历史传统上看是有不同风格和学术追求的:它们有许多地方性话题和本地作者,是本地区的学术交流园地,肩负着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的独特任务。然而在品牌建设中,“一流”的标准被绝对化。所有学术期刊都按照“名刊工程”的要求去“争创一流”, 期刊的作者以全国知名作者为主,期刊的选题也以一般性话题为主而不再关注地方性问题,以致“千刊一面”。其实,实施期刊品牌战略与形成并突出刊物特色并不矛盾,当下应当特别关注不断冲破传统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综合化研究趋势。

  五是编辑素质与期刊质量的关系问题。人文社科期刊的质量有政治、学术、编辑和出版等四项基本标准,它对编辑素质——思想道德情操、学术研究水平、编辑业务能力和经营公关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高素质的编辑又是期刊质量的根本保证。当前,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编辑的高素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在历史学、语言学、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等知识上有深厚的积累;2.在编辑学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3.在一定的学术领域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并且具有相当强的探索学科前沿的潜力和优势;4.有严谨的学术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其中,编辑的学术专业功底是最核心的素质要求,也是确保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学术档次的基因。在当今的变革时代和竞争环境中,学术期刊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无不在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刊发上下功夫,这就对编辑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及时、准确地掌握并敏锐地判断学术信息的有效性及其价值,创造性地从中酝酿出有价值的新选题,进而形成新的编辑理念和办刊思路。

  “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只有坚持编辑学者化的方针,强化队伍的专业素质,循序渐进地增强办刊人的学术品位和编辑能力,在选题策划、栏目建设、编辑加工等工作中充分发挥编辑自身的学业专长,不断提高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才能在繁荣的学术研究条件下确保期刊质量、市场竞争力和内在生命力,从而实现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长远、持续的发展。(作者:冯向辉)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