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许多技术词汇一样,现代意义上的“界面”(interface)是从英美国家输入的“舶来品”,在传播媒介以外的领域早已是一个基本词汇,泛指“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在信息传播领域,“界面”可以界定为: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关系赖以建立和维系的接触面,包括呈现信息的物质载体的硬件(硬界面)和支撑信息系统运行的软件(软界面)。
以“互动”为核心的界面传播机制
界面广泛存在于各类传播媒介中。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也就是说,传播媒介是传播者向接收者传递信息的物质载体,任何作为信息载体的媒介都具备一定的物质形式,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要将信息批量复制给若干大众,必须有受众可以使用的信息承载工具。报纸、杂志、书籍的纸张,电影的银幕,广播、电视的接收设备——收音机和电视机等,都是受众接受传播者所要传播信息的中介物,它们都是信息传递的手段或工具,受众正是通过这些物质载体才能够接触并接受信息。而这些信息被接受的前提条件是:媒介要有与受众以视听觉为主的感官的接触面,如报纸和杂志一页页的纸张、收音机的可控制收音状态的音箱及调谐钮、电视机的可供观众收看内容的荧光屏及开关设备、调谐钮(和近距离遥控的遥控器)。这些接触面承载的是媒介传播信息和受众接收信息的功能,他们都属于媒介界面。受众正是通过这些界面才能使用媒介并从中获得满足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媒介传播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优化媒介界面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并提升信息传播能力的历史。
......(作者:张佰明 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