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微 实习记者刘方圆)7月2日,由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和北京市政协共同举办的“创新社会管理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副秘书长杨崇汇,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张福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北京市政协副主席黎晓宏,部分全国政协委员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以及4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市政协社法委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王刚在讲话中指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把创新社会管理放到国际、国内的大背景中来思考,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谋划,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来研究。王刚强调,要重点加强社会管理理念创新、方式手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效能。
研讨会上,与会者分别围绕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提高重点领域社会治理水平三大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形势变化,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逐渐凸显,对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与会者认为,建立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要善于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社会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创新社会管理要健全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
与会者认为,面对当前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我国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基层结构、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面对利益诉求多元化引发的各种问题,面对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必须把加快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解决好社会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解决好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积极地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制度。
创新公共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已成为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推动力,是深化经济社会全面改革的关键,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有效应对和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与会者建议,改革公共管理体制,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要加强法律和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要改革和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政府管理流程;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应对能力;要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增加政府透明度。
与会学者表示,政府既需要通过社会管理来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也需要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充分有效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形成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从社会源头上防范社会矛盾的形成和激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