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17—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国际母语日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保护母语、传承文明”,旨在普及母语保护的相关知识和理念,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与和谐语言生活的建设。来自蒙古、尼泊尔、巴林、也门、突尼斯等国的驻华使节和外交使节,以及教育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大会。
与会者分别用英语、汉语、蒙古语、达斡尔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六种语言作了报告。大家一致认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多样性,弱势语言的保护与传播有助于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好母语保护工作,要观念先行、教育先行,加大各方面投入力度,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不断实践、积累经验。活动除开展大会发言和专题发言外,还开设了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呼伦贝尔学院的展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内蒙古自治区保护蒙古语等少数民族语言方面的成就和经验。此外,还组织与会者参加了鄂温克族敖包祭奠仪式和鄂温克旗“瑟宾节”活动,生动具体地介绍了我国目前母语保护的研究工作和实践情况,也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中外专家学者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
“国际母语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9年第30届大会上确定,其目的为保护语言文化多样性及促进多语种化。此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届国际母语日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成功举办,进一步传播了“保护母语、传承文明”的理念,展示了我国在建设和谐语言生活及发展民族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扩大了该活动在中国的影响,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和谐发展的共识。
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主办,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承办。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