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努力办好《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作者:yulu   日期2010-07-09 15:3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庆祝《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和《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1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陈奎元院长,向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创办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同志和老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全院学术理论报刊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广大读者和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今天亲临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中宣部以及新闻出版总署、各有关部门的及时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作为在当代中国学术理论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理论报刊,《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这“一报一刊”从一开始就承担着不同寻常的使命,对繁荣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发挥着显要作用。在庆祝《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和《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1周年之际,回顾它们的成长历程,总结办报办刊经验,将使我们获得宝贵的教益,把“一报一刊”办得更好、更有影响力。

一、《中国社会科学》的创办,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显著成绩,为开创新时期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新局面提供了重要平台

  重视报刊工作,重视学术理论报刊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而且亲自创办了多种刊物和报纸。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就组织创办了多种红色报刊。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创办了一系列学术理论期刊。作为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前身的《历史研究》编辑部,就是在毛泽东同志的亲自指示下成立的。

  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正是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以胡乔木同志为院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集体,站在推动思想解放、开创繁荣学术、发展理论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决定创办《中国社会科学》。这一决策顺应了时代潮流,得到了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广泛赞成和大力支持。

  创办一份能反映国家级学术理论水平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刊物,不但带动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自身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而且也带动和推动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中国社会科学》从一诞生,就在老一辈理论家和学术大师们的直接领导下,以正确的理论方向、宏大的研究气魄和严格的学术标准,赢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尊重。30年来,一大批能体现当代中国学术理论水平的优秀论文通过《中国社会科学》刊发出来、传播出去,成为深刻影响时代发展、促进理论创新、推动学术进步的先进文化生产力;一大批中青年学者通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文章,在学术界崭露头角,逐渐成长为影响学术发展的带头人;一大批优秀成果伴随着《中国社会科学》中文版和英文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国外学术界了解中国学术、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30年的历程表明,创办《中国社会科学》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推进当代中国学术进步和理论创新,需要《中国社会科学》这样一份标志性、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办《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学术和党的理论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科学》一刻也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指南。《中国社会科学》凝聚着一代代哲学社会科学领导者、理论家、学问家和全体工作者、爱好者的心血。以胡乔木同志为代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老领导,创办了这份刊物,筚路蓝缕,为其成长、发展奠定了基础。胡绳同志于1994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第一届编委会主任,李铁映同志于1999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第二届编委会主任,他们均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陈奎元同志于2003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第三届编委会主任,他高度重视编委会工作,精心指导,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大量心血。还有更多的工作在编辑第一线的同志们,为这份刊物的创办和发展,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他们对中国学术和党的理论创新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二、《中国社会科学报》的面世,是我国学术理论战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创新成果,为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发展舞台

  时代向前发展,学术理论报刊事业也伴随着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前进。2009年7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创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具体落实。创办这样一份理论性、学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学术理论报纸,在世界范围内不可多见,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体现了党中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定决心和宏大魄力。这份报纸同《中国社会科学》等其他学术报刊一道,承载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历史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从去年7月1日创刊到现在,一年来,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在陈奎元同志的精心指导下,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爱好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使《中国社会科学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正确的理论方向、较高的学术层次、开阔的学术视野、丰富的学术内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和喜爱,使《中国社会科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成为党的理论创新发展,反映学术前沿、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前沿阵地,成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爱好者的精神家园。仅仅一年的实践证明,院党组和陈奎元同志关于创办《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决定以及一系列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需要的,是适应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需要的。

  三、总结经验,不辱使命,努力开创学术理论报刊事业的新局面

  《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报》作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全国性学术理论报刊,承担着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方向,引领学术导向,促进学术繁荣,传播科学精神,普及先进文化,推动中国学术理论走向世界的时代使命。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同志们,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学术流派的相互激荡,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追求真理、服务学术,坚持求真务实、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使“一报一刊”成为用科学精神、优秀成果引领学术理论前进的一流论坛。

  做好学术理论报刊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我这里主要强调三点。

  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真研究和掌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学术理论报刊办报办刊规律,不断提高办好学术理论报刊能力。院党组和陈奎元同志对《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定位很高,要求很高,如何实现这些定位,完成自己的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真研究并切实掌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认真研究和切实掌握学术理论报刊办报办刊规律,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学术理论报刊办报办刊规律,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学习和研究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针政策,从根本上明确并坚持正确的办报办刊方向,使“一报一刊”成为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黄钟大吕;要研究当前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现实要求,积极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当好党和国家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要研究当前的社会思潮和学术趋势,面对纷繁变化的学术生态,考镜源流,明其是非,坚持科学精神,宏大良好学风,推崇学术楷模;要研究学术理论刊物的特点,弘扬优良文风,以引人入胜的文笔,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寓于学术之中,把“一报一刊”办成读者喜爱的良师益友。

  当前错综复杂、深刻变化的社会现实,学术思潮的多元、多样、多变趋势,传播手段、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从不同的侧面给学术理论报刊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世界各国的学术理论报刊、尤其是中国的学术理论报刊,正面临着新的历史考验。要认真研究学术理论报刊发展的历史,包括西方学术报刊的历史,总结经验,以史为鉴;要自觉站在时代的前沿,仔细观察当前国内外学术理论报刊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明确努力方向;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首先要重视社会效益,坚守学术道德;要认真研究科技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给报刊采编、出版工作带来的深刻影响,抢占采编、运营信息化的制高点。

  总之,一个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报刊管理、编辑集体,要讲政治、懂理论、通学术,善于在大量来稿中沙里淘金、点石成金,激浊扬清,弘扬正气,实现对学术理论的正确引领。在办报办刊实践中,眼光要放长远一些,立足要更高一些,要未雨绸缪,抓住机遇,不留遗憾于后人。

  第二,要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当前,“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正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目光,中国学术理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正在增强。这为中国学术理论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学术理论报刊要自觉地肩负起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任。要积极介绍西方现代学术理念、学术流派和研究成果,但这种介绍是有分析、有比较、有鉴别、有批判的,不是照搬照抄,更不能把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所谓理论发明、学术体系当作前沿成果、金科玉律照单全收、全盘搬运到中国来。与此同时,要大力推动中国学者自觉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学术讨论和争鸣,要在同世界各种学术流派的对话、交流和讨论中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与智慧,增强中国学术理论在国际学术中的话语权。要积极配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学术的方式宣传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思想与理念,宣传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要大力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学术传统和文明精华,展示当代中国学术的独特风格和思想体系,推出我们的理论大家、学问大师和学术理论精品。

  第三,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管理,加强办报办刊队伍自身建设。办好“一报一刊”,坚持党的领导最重要。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要按照四中全会要求加强党的建设。要切实做好党的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并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要根据员工队伍年纪轻、学历高、思想活跃的特点,改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坚持不懈地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使他们成为党的学术理论事业的忠实继承者。

  坚持党的领导,关键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积极探索和建立高效、有序的报刊领导体制,坚持集体领导下的社长、总编辑负责制,坚持集体领导、分工负责,任务到人、监督到岗。

  当前,我院正在全面实施科研强院、人才强院和管理强院战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要切实贯彻“三大强院”战略,大力实施管理强社战略。要通过管理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一是要加强采编管理,健全采编流程。通过严格的流程控制,将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的学术质量落实到采编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制度化实现办报办刊的最优化。二是要建立适应报刊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对写好文章、编优秀稿件的记者和编辑,要予以表彰和奖励。赏罚要分明、奖惩要有力,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三是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努力建立一支既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又具有较高理论学术水平、较强管理能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秀报刊工作人员队伍。四是要建立起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体制。学术理论报刊工作充满了挑战,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要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安心工作,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同志们,《中国社会科学》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中国社会科学报》圆满地度过了自己的“周岁”生日,开始了加速成长的历程。院党组和陈奎元同志对我院从事学术理论报刊工作的同志们寄予着厚望,对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寄予着厚望。希望同志们一如既往地忠诚于党的学术理论报刊事业,把《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越办越好,使我们的学术理论报刊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成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前沿学术信息的高端发布媒体,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对外窗口。

  谢谢大家!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