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悦)7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建所6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为该所题写了贺词:“甲子轮回去又来,文明花朵次第开。科学考古一枝秀,钟鼎竹帛解疑猜。”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单霁翔出席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党组成员、副院长朱佳木,党组成员、副院长武寅,党组成员、秘书长黄浩涛等在主席台就坐。
王伟光首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向考古研究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考古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郑振铎、梁思永、尹达、夏鼐等考古所老一辈考古学家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他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留有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古代文化遗产,考古学就是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对人类过去做出探究,用遗存实物去恢复关于人类过去的历史图景。正是通过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发掘和研究,使得人类对古代社会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对古代文明有了更理性的传承,这就构成了当今和未来人类社会与文明发展的基础。王伟光指出,60年来,考古研究所的几代考古工作者怀着探求真知的信念与激情,肩负着传承文明的使命,筚路蓝缕,开拓创新,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促使中国古代文明以科学的面貌出现在世界文明的谱系之中。当前,考古学学科建设和考古研究所的自身建设,都面临着多方面的艰巨任务。为此,考古研究所的学者们需要继承既有的学术成果,继承老一辈考古学家的学风,坚持科学精神,将考古学研究向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同时,考古研究需要有更为广阔的视野,考古所也应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广泛吸收考古学界的最新成果,努力创新,引领学科新的发展。
单霁翔代表国家文物局向考古研究所成立60周年表示祝贺。他说,考古研究所的成长与发展伴随着新中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在中国社科院的正确领导和历届所长的坚强组织下,考古研究所始终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长期引领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方向,为构建考古学学科体系、提高考古学理论建设与实践水平、推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希望考古研究所以此次庆典为契机,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机构的表率和学术引领作用,牢固树立保护意识、科技意识、课题意识,主动承担起传承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使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融入社会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公众能从文物保护工作中受益,以实际行动让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更有尊严,并得到传承、利用和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8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建院伊始首批组建的研究所之一,后属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1977年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60年来,考古研究所先后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200多个市、县开展田野考古工作,发掘了陕西西安半坡村、元大都、明定陵等一大批能够充分说明距今7000年至元明时期历史文化面貌的重要遗址及陵墓。此外,在大规模考古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近200处涉及中国历史重大课题的大遗址和都城址,以及大型墓地与王陵,进行持续的大规模发掘,填补了许多研究空白。考古研究所还为全国培养了大批专业的考古人才,先后与20多个国家的学术机构开展广泛深入、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使中国考古学更快走向世界。
会议播放了记录考古研究所60年历程的电视专题片,随后,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致辞,他总结了60年来考古研究所的主要工作成果和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以及办所的基本经验,并向各界60年来对考古研究所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应邀参会的中外嘉宾和考古研究所老同志代表、青年代表分别发言。会议向为考古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到所工作50年及以上的老专家、老干部颁发了荣誉证书和证章。最后,考古研究所为参会者奉献了一台精彩绝伦的文艺演出,用激情的舞蹈、优美的音乐、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考古研究所的祝福之情。
在主席台就坐的还有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莫顿学院院长铁西卡·罗森,日本奈良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田边征夫等。会议收到了来自海内外有关单位的贺信、贺礼和贺电。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专家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职能局负责同志和考古研究所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等共500余人与会。据悉,除了庆祝大会,考古所60周年庆祝活动还包括7月28日举行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考古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与世界”,以及于7月29日至10月15日在首都博物馆举办、随后在国内其他大城市博物馆巡回举办的“考古中华——考古研究所六十年成果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