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小议“公众外交”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8-02 13:3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现代民主政治使“公民社会”以这种或那种形式进入外交进程。而信息时代更为“公众”介入外交进程提供了物质便利。这里的“公众”至少应区分为两大类:一是国内“公众”,一是外国“公众”,任何外交政策都处在两类“公众”之间。

  “公众”介入外交

  进入21世纪,外交不仅是政府的事,而且是公众的事。“公众外交”就是公众作为主体的外交。政府经常换届,是“流水的兵”,但人民和社会却是连续的,是“铁打的营盘”。离开政府的“私人”,却没有退出外交。民间的相互理解、彼此好感和互信,才是稳定而良好的国家间关系的基础。目前,我们比较容易理解政府从事“公众外交”,但对于非政府的个人和机构从事“公众外交”缺少认识。其实,许多国家的“公众外交”中,行动者更多地不是政府,而是非政府。诸如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二十国集团”及其他不胜枚举的多边外交进程中,都可以看到非政府性质的外交行为体。这是“传统外交”不可接受的和不可思议的。

  一些国家在开展“公众外交”时,有时极力避免让政府出面,而是鼓励形形色色的非政府组织“打前站”或者“善后”。此种完全由公众进行的“公众外交”,客观上增强了外交的效果。

......(作者:庞中英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