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无论是在科学的视野里,还是在人文的视野里,自然观念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对自然及其秩序的理解为正当性依据。本版的三篇文章,分别从农事、政事与自然秩序的关系,自然与人化的界限和融合,名教与自然作为理想人格的两极这三个不同角度刻画古代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自然观念及其重要意义。
大自然的季节轮换、日夜更迭往往影响着日常生活的秩序和风俗习惯,而政治活动又必须顺应百姓的日常生活,在这个意义上,政治活动往往也会因自然节令的变化而有所调整。这对于以农立国的古代中国显得尤其重要,农业生产是维系这个国家最要紧的大事,而自然条件的变更又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因此,政治活动往往也因“自然”而动。
自然条件是日常生活安排的依据,日常生活是政治活动的依据。这个特点在《礼记·月令》中有突出的展现,彰显出中国先民将自然、政治与日常生活勾连起来的经验性智慧,“天之道”、“地之理”、“人之纪”,彻上彻下、贯通一体。《月令》描绘了一年四季从春到冬的逐次更替,记述了因四时递嬗而发生的生产、生活以及政事的变化。
根据《月令》的记录,孟春之时,“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天子在饮食起居上,“乘鸾路,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在政事活动中,“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又“亲载耒耜”、“命布农事”、“命乐正入学习舞”。《月令》特别强调,“天子”之生活、礼仪与政事即是孟春之令,在孟春之季,若行夏令、秋令、冬令,则会导致灾异。即政治人物逆天时(节令)而动,将会丧失政治活动的合法性依据,并导致严重的政治、社会灾难。
......(作者:朱承 单位:上海大学哲学系)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