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试析当今西方的“大话中国书籍”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7-30 14:1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近10年来,西方有一股出版有关中国题材书籍的热潮。很多是从宏观和整体分析的角度入手,内容涵盖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这类书的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对于中国发展的看法也莫衷一是,但是对西方乃至对中国本身,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西方出现中国题材书籍热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主要经济力量的势头越来越明显,在国际舞台开始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西方民众对中国各方面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中国题材书籍的出版热潮也应运而生。其中,很多书是从总体和宏观的角度描绘中国、阐述中国发展前景的。由于这类书籍并非都具有学术研究所推崇的系统、严谨和客观的特性,有西方学者把这类书称为“Big China Books”。“大话中国书籍” 是对这一词传神的中文翻译,使其中那丝揶揄的意蕴也跃然纸上。近来出版的“大话中国书籍”包括《当中国统治世界》(2009年)、《北京共识:中国的威权模式将引导21世纪》(2010年)、《中国的领导人是如何思考的》(2009年)、《党:中国共产党统治者的秘密世界》(2010年)、《中国怎么想》(2008年)、《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2008年)、《魅力攻势:中国软实力如何在改变世界》(2007年)、《中国迷幻》(2006年)、《中国震撼世界》(2006年)和《中国公司:下一个强权的崛起是如何对美国与世界构成挑战的》(2006年)等。除了英文以外,还有一些用其他主要欧洲语言出版的书籍,如《强大的魅力:试析中国软实力》(Chine,la grande séduction:Essai sur le soft power chinois, 2009年)和《今日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改革党》(Die Kommunistische Partei Chinas heute: Von der Revolutions-zur Reformpartei,2008年)等。当然,非英文书籍在影响力和对中国发展现状的敏感程度等方面要逊色一些,无法与英文书籍相抗衡。

  这股中国题材的出版热不仅仅限于对中国进行宏观考察,也有很多是对中国政治发展、经济改革、社会变化以及人文历史的某一方面的研究。热点问题包括中美关系、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环境污染、知识产权、民主化进程、公民社会、人权问题和维权活动等等。有些书籍所聚焦的是中国的文化,从文学、哲学和宗教,直至气功和功夫电影。还有一些书籍则是在深入考察和体验中国社会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如何伟的《消失中的江城:一位西方作家在长江古城探索中国》(River Town: Two Years on the Yangtze)和《行过城乡》(Country Driving),齐福德(Robert Gifford)的《中国道路》(China Road: A Journey into the Future of a Rising Power),张彤禾的《工厂女工》(Factory Girls: From Village to City in a Changing China),迈耶(Mike Meyer)的《老北京最后的日子》(The Last Days of Old Beijing: Life in the Vanishing Backstreets of a City Transformed)等。

  中国题材出版热潮的一个大背景是美国的衰退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的发展。现代西方民众的工作和生活处处都难以离开中国的产品。西方政府和经济界有什么问题也往往习惯性地把责任推给中国。在陷入金融危机或遇到经济成长和国际关系难题的时候,中国又常常成为西方指望的救星。因此,现在的中国已经不仅仅是政客、经济学家和投资者想了解的对象,很多西方民众也产生了认识中国的浓厚兴趣。一些人想知道他们几十年来在媒体中听到和看到的中国,那个贫穷、落后、愚昧,政治制度专制,经济制度缺乏西方式的自由,政治文化也不昌明的中国怎么会有今天的发展?而且,根据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的断言,这种发展不仅对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形成了挑战,也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构成了现实的威胁,甚至还对诸如大气和环境等地球资源造成了破坏。

......(作者:刘杉 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