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乐纬》与《乐经》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7-30 14:0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乐经》的音乐理论同传统儒家的乐论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它们特别指出了音乐对于政治得失、社会治乱的作用,也论及与音乐相关的诗歌。《乐纬》的乐论既是对传统儒家乐论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体现了纬学的特点。当我们在研究古代音乐理论时,《乐纬》也是一部重要的乐论著作,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儒家的“六经”,加上《孝经》都有纬书,总称“七纬”,其中《乐经》的纬书就是《乐纬》。相传东汉以来《乐纬》共有三种,即《动声仪》、《稽耀嘉》和《叶图征》。《乐纬》是“七纬”中很特殊的一种纬书,因为其他纬书都有很明确的经书与之相配,如《周易》有《易纬》、《尚书》有《尚书纬》、《诗经》有《诗纬》等,而唯独《乐纬》的《乐经》,从东汉以来就众说纷纭。

  关于《乐经》的问题,是古代经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清朱彝尊在《经义考》卷一六七“乐”中,将历代论者对《乐经》的不同看法罗列其中,并列出数十种论乐图书。较早文献记载《乐经》的,有《汉书·王莽传》,载:“是岁(指元始三年,公元3年),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王充《论衡·超奇篇》云:“阳成子长作《乐经》,扬子云作《太玄经》,造于眇思,极窅冥之深,非庶几之才,不能成也。” 《后汉书·律历志上》刘昭注:“《乐经》曰:‘十二月行之,所以宣气丰物也。’”

  虽然这些文献记载有《乐经》,然而对于《乐经》是否真的存在,历来研究者看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乐无经说。如班固《汉书·艺文志》:“周衰俱坏,乐尤微眇,以音律为节,又为郑、卫所乱,故无遗法。”颜师古注:“言其道精微,节在音律,不可具于书。” 二、秦焚燔说。如沈约《宋书·乐志一》:“及秦焚典籍,《乐经》用亡,汉兴,乐家有制氏,但能记其铿锵鼓舞,而不能言其义。” 三、曲谱说。如宋章如愚《群书考索·乐门》:“夫汉承秦火之余,礼废而乐尤甚。制氏世为乐官,但能记其铿锵鼔舞,而不能言其义,所得于窦公乐书者,见《周官·大司乐》一章。而河间雅乐之献,又特采诸子之言以为《乐记》。汉乐之述古者,止于此而已。” 四、《乐记》说。如明孙瑴《古微书》:“纬以配经也,乐无经矣,复有纬乎?《曲礼》之《乐记》,《周官》之《大司乐》,附礼而见,则《乐》之纬亦《礼纬》也。”

  在关于《乐经》的四种说法中,《乐经》为《乐记》一说,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论证和说明。首先,作为与《乐经》相配的《乐纬》,其文字有直接引用《乐记》或间接与之相关的。如《乐记·师乙》:“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而《乐纬·动声仪》则云:“诗人感而后思,思而后积,积而后满,满而后作。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厌,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所引《乐纬》与《乐记》的文字基本相同。其次,《乐纬》中有直接解释和说明《乐记》的文字,与之似有“经”与“纬”的关系。如《动声仪》中对《乐记·乐本》“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等的具体说明,如对“宫为君”,《动声仪》释为:“宫为君,君者当宽大容众,故其声弘以舒,其和清以柔,动脾也。”《动声仪》中的这些补充说明,显然是解释并深化了《乐记》的内涵。最后,由于《乐记》在《礼记》第十九,而《礼记》是“三礼”中的一部,于是《乐记》就自然归属于经典了。将《乐记》称之为“经”的,早在孔颖达的“正义”中就已提及。如对《乐记·乐本》“礼节民心”,孔颖达正义:“‘礼节民心’者,前经云‘礼乐,人为之节’,故此经明其所节之事。礼有尊卑上下,故裁节民心,谓无不敬也。” 将《乐记》直接称为“经”。此外,在孔颖达的“正义”中,还引用《乐纬·动声仪》之语来解释《乐记》。因此,孔颖达的“正义”实际上是将《乐记》视为经书,因而有提到《乐纬》予以配合解释。

......(作者:孙蓉蓉 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