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话剧进行研究与全景的描绘,是有难度的,难就难在新时期话剧所具有的三个特点上。一是复杂性。新时期话剧是在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的社会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是多方借鉴、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其发展过程中,既受到外国戏剧思潮的影响,也从传统戏曲中吸取营养,突破了此前话剧的现实主义传统,努力探索创作手法的多元化与表演风格的多样。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增加了研究的难度。二是当下性与现实性。由于新时期话剧与我们生活的时代过于迫近,以它作为研究对象,难以拉开距离,形成一定的审视空间,因此如何客观、公正地面对新时期话剧中出现的经验与问题,并对之加以客观公允的评价,无疑是困难的。三是新时期话剧纷繁复杂,涉及主流戏剧与非主流戏剧、探索戏剧与现实主义戏剧、军旅戏剧、小剧场戏剧等,加之这些戏剧分类之间并非泾渭分明。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将这些创作主体不同、内容风格迥异的戏剧都纳入其中,又繁而不乱,以便清晰地勾勒新时期话剧发展全貌,也绝非易事。
正因如此,尽管新时期话剧不乏研究者,不乏有真知灼见的论文,也有一些相关论著出版,如周传家等著《小剧场戏剧论稿》、张仲年主编的《中国实验戏剧》等,但是真正以新时期戏剧命名,并试图对此间(从1978年至2003年)中国戏剧加以梳理和记述,进行整体性观照,以期绘制新时期话剧发展全貌的,刘平的《新时期戏剧启示录》却是第一部。可以这么说,到目前为止,《新时期戏剧启示录》是国内第一部比较全面地介绍、研究、评价新时期话剧的专著。
该书具有如下特点:其一,资料翔实,材料丰富,厚积薄发,有说服力。该书是作者在参阅了大量相关书籍,观摩了大量话剧演出后的产物。该书能够付梓,得益于作者长期以来,对新时期话剧的创作与发展以及舞台演出的关注与积累,是作者对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积累、审视、研究的成果。所谓厚积薄发,正是该书写作状态的最佳诠释。这一特点可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一方面,作者尽可能全面地占有一手资料并对资料加以分类整理。他阅读了《剧本》、《新剧本》、《新剧作》等杂志在此期间发表的话剧作品及已经出版的剧作家作品集,约500多个剧本,又阅读了《戏剧报》、《中国戏剧》等报刊上发表的戏剧评论及其他戏剧研究文章,约200万字;另一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作者穿梭于北京各大小剧场之间,书中所涉及的演出剧目,作者基本都看过。说作者是新时期话剧的亲历者,并不为过。
......(作者:邹红 白莲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