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竞争中,粮价暴涨所形成的粮食危机不时引发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危机。粮食与石油、货币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竞争中的战略武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市场竞争能力无疑成为各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世界粮食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2008年初爆发的世界粮食危机给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
从多维视角探寻粮食安全概念
国际社会关于粮食安全的概念,是在1972—1974年首次世界粮食危机爆发时提出的。197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指出,粮食安全从根本上讲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活权利,即“保证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FAO的粮食安全概念成为人们研究粮食安全的基点,但因为研究的视角以及方法不同,国内外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除了1974年FAO的经典定义外,粮食安全在国际上还有三种比较有影响的观点。
爱德华·萨乌马在1983年4月提出的粮食安全定义:一是买得到基本食品,即足够的粮食供给;二是买得起基本食品,即所有的人都具备基本食品的购买力。该定义将粮食的生产与购买连接起来,但没有指出“基本食品”的指向,抹杀了粮食的不同功能。根据新的形势,1996年FAO提出了新的粮食安全定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的粮食来满足其需要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这个定义将消除贫困、国际贸易等考虑在内,拓展了粮食安全的内涵,但没有克服萨乌马定义对粮食功用不加区分的缺陷。岸根卓郎提出了基础粮食安全以及次级粮食安全的问题,从而将生存保障与营养、品质纳入了粮食安全定义。
......(作者:朱有志 刘祚祥 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08&ZD01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