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族群文化资本促“社会关系”形成——以新疆建设兵团返沪人员个案为例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7-29 14:2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过去数十年中,上海接纳了一部分特殊的新居民——新疆建设兵团自动离岗返沪人员及其家属。这部分人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新疆建设兵团返沪人员。回到上海居住的兵团返沪人员,经济上往往不太宽裕。他们的子女由于与上海同龄人的教育起点有差异,造成就业途径窄小,影响到经济收入,不能对已年迈的父母有较好的经济资助和回报。

  融入上海困难重重

  笔者在上海市虹口区鲁迅公园和闸北区闸北公园的访谈中发现,当年许多上海年轻人去新疆是抱着支边的热情去的,没有想过返回上海。在谈到相关话题时,一位老先生有些伤感地说:“当年,国家为了减少城市的压力,需要安置城镇青年,于是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去建设新疆。后来,为了给兵团年轻人腾出职位,我们自动离岗返回上海。但是,到上海之后,我们总感觉被看做‘外人’,成了多余而似乎总是给别人带去烦恼的人。由于经济的原因(如很多人买不起房子),融入上海面临重重困难。”

  部分兵团返沪人员自愿离岗,意味着他们放弃在建设兵团的福利和各种待遇。一些人是抱着投靠早些年前已送回上海的子女的心态。当年去兵团的上海人有子女之后,有相当一部分人想方设法把子女送回上海寄放在自己的父母家中上学。他们千方百计给子女解决上海的户口,然而有许多人的子女到十多岁之后才够条件返回上海落户。他们到上海之后,不同的社会化结果所造成的文化差异已经形成,这些人融入上海和被上海人所接受的程度有限。很多人由于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教育,在上海没有竞争力,许多人只能从事收入不太稳定而又相当辛苦的行业。

......(作者:巫达 单位:上海大学族群研究中心)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