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的强盛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崛起中的中国亦是如此。然而,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或者说缺乏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正成为制约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在此背景下,5月闭幕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6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引发社会关注。有评论人士称,中国人才发展事业已经进入关键性拐点。
7月21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2010年北京市引进国内人才与专项工作计划》,拟在教科文卫经济领域集中招聘835个高端岗位人员,并公布了相关优惠政策,北京市首次大规模向全国纳贤的举动引起各界热议。
创新型人才要从基础抓起
中华民族辉煌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惜才、爱才的典故。周文王屈尊觅姜尚、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都令人耳熟能详;唐太宗的“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武则天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甚至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曹操也强调“唯才是举”,注意提拔有才能却出身低贱的人。
不同时代对人才有不同的认识,有时重文,有时重武;有时重忠,有时重义。那么21世纪什么样的人堪称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在序言中作了如下定义: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自我国打开国门,海外留学人才就是投身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队伍。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韩启德在“2010北京论坛暨第五届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与发展论坛”上指出,留学人才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是教科文卫领域的中坚力量,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促进、公共外交的参与以及跨国公司本土化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吸引更多的留学人才回国发展,为留学人才以不同方式投身到我国经济建设中来,对扩大我国人才资源的优势,对国家科学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而我国缘何培养不出此类人才,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成为众矢之的。学数学出身的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创新型人才要从基础抓起,从小孩抓起。现在我们整个基础教育教的都是演绎推理。所有的命题都是已知A求证B,A、B都是确定性命题,这样的教育没有归纳,怎能让孩子们发现、创造?我们的教育把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全都抹杀了,自然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
......(本报记者:陈静)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