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五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在青海举行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7-29 14:0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报讯(记者周悦)7月5日至6日,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五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在青海西宁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科学发展观与西部和谐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随后作了题为“国内外形势及相关思考”的主题报告。年会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

  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正确阐释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李慎明首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当前,国际国内出现了一系列值得高度关注的新问题,各国间的互动、合作、博弈进一步加强。此外,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始终没有改变,国内也不时出现一些噪音、杂音,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是长期的、尖锐复杂的。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一元化指导思想来统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做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挑战严峻,任务艰巨,使命神圣,责任重大。

  李慎明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同志应增强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自觉地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和经验,深入、正确地阐释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推进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和理论创新,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努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展中的难题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破解

  在开幕式结束后的大会交流发言中,来自各地社会科学院的17位代表用两天的时间,就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改善民生的途径和措施、少数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模式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

  ......(记者:周悦)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