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中国与波斯:艾约瑟的比较宗教观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7-28 15:22: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英国传教士艾约瑟(Joseph Edkins)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宗教的奠基人之一,在他刚刚来华之际就开始学习中国的佛教和道教,其一系列著作奠定了中国宗教研究在西方作为一个学科而存在的基础。总的来看,他的研究一方面站在基督教立场上,反映了他的基督教背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刚刚兴起的比较宗教学对其研究的影响。

  中国人将在基督教中增加对未来的了解

  1859年,艾约瑟出版了《中国之宗教》一书(Joseph Edkins, Religion in China; Containing A Brief Account of the Three Religions of the Chinese, with Observations on the Prospects of Christian Conversion amongst that People)。他在第二版前言(写于1877年10月)中说中国各类宗教在亚洲的基盘上整体地发展起来了,而且完全独立于犹太教和基督教之外。这一说法明显主张犹太教和基督教是在亚洲以外起源的。在这里,“亚洲”的观念在艾约瑟心中基本上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而非地理的概念。而犹太教和基督教则在文化上被看做属于非亚洲的,即现代的、非传统的,因为亚洲是传统的。

  艾约瑟还对儒释道三教的本土和域外源流作了区分,他认为儒家和早期道家的结构和基本思想纯粹是本土的,其带有鲜明的道德特征,融合了很多古代传奇,深受传统宗教影响;佛教则带有雅利安(Ayran)的起源。他对佛教的分析深受当时欧洲学术界特别是缪勒(F.Max Müller)等人对佛教与雅利安语言、种族以及宗教文化研究的启发。而艾约瑟本人在他的作品中也明确提到了缪勒的比较语文学和宗教学研究。

  《中国之宗教》一书的目的在于揭示中国宗教之树是如何长成目前的状态的。艾约瑟主张这棵树的树根仍然是本土的,其主干则加上了外来宗教的因素,比如释迦牟尼的形而上学宗教被加到了孔子的道德教条中,近代道教的成长受益于佛教提供的模式。在中国,祖先崇拜非常重要,尊崇天地并不是很重要,但祭祀上帝则是每个人的责任。中国人将在基督教中找到他们原本隐晦的不确定的对未来的希望。

  人类文明发源于同一种语言、崇拜和宗教

  艾约瑟的《宗教思想的早期传播:特别在远东地区》(The Early Spread of Religious Ideas especially in the Far East, London: The Religious Tract Society, 1893)是他在牛津、伦敦、爱丁堡等地一系列演讲的结集。这本书表明他的宗教研究理论和方法几乎全盘接受了缪勒比较宗教学的影响。他在书中明确表示该书是为了说明语言显示出人类文明发源于同一种语言、崇拜和宗教。他说阿卡德语继承了巴比伦人和中国人的传统,因此认为学者的任务应该是研究东方的古典文本,试图发现东方各类语言和宗教的统一性。他在第一章开篇即指出人虽然出生时即带有动物性,但人有智力和道德的力量,因为圣灵和精神的本能,使人能够对造物主的命令和指点作出反应。艾约瑟认为在亚洲的丰富文献中留下了有关这类反应的诸多证据。他说神的启示(即“神启”,Divine Revelation)并非始自摩西、亚伯拉罕以及诺亚。自人类被创造出来,人所具有的智力和精神的力量使人能够构建出语言以及宗教。

......(作者:陈怀宇 单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历史、哲学、宗教学院)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