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规模经济与促进有效竞争的要求,产业集中问题成为研究产业组织结构的重点课题。
我国制造业行业呈现明显的分散竞争性市场结构形态
国内对我国制造业组织结构产业集中问题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计算制造业行业的集中度及其变化趋势;二是沿着哈佛学派贝恩、谢勒等人的路线,考察产业集中度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
贝恩、植草益等学者以及日本公正交易委员针对不同的产业集中状况对市场结构划分了不同的类型。植草益按CR8将市场结构划分为高寡占型(CR8≥70%)、一般寡占型(40%≤CR8<70%)、低集中竞争型(20%≤CR8<40%)、分散竞争型(CR8<20%)四种形态。魏后凯(2003)结合中国制造业的集中度较低、市场结构呈现高度分散化的特点,采用赫芬达尔指数(H指数)将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即高度寡占型(H≥1800)、低度寡占型(1000≤H<1800)、低集中竞争型(500≤H<1000)、一般分散竞争型(200≤H<500)、高度分散竞争型(100≤H<200)和极端分散型(H<100)。
杜传忠(2002)运用植草益对市场结构的划分标准,通过对我国37个制造业行业的集中度计算得出:1993、1994、1995、1996、1998年我国分散竞争型行业数占制造业行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74%、72%、66%、71%、71%,低集中竞争型和分散竞争型行业数占制造业行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87%、85%、92%、92%、95%。高寡占型产业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一般寡占型产业是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和烟草加工业,这些都是存在较高行政性进入壁垒和巨额资金投入以及具有较高沉淀成本的产业。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行业呈现明显的分散竞争性市场结构形态。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