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推动基于城市化的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7-27 16:1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我国经济发展日益凸显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的迫切性,亟待更换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推动基于城市化的产业转型升级符合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突出任务

  一是“出口导向”的中国产业发展模式需要调整。2008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在通货膨胀、出口退税下降、人民币升值、新《劳动法》出台、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经济增长和出口出现大幅度波动,大批出口企业以及与之配套的企业减产、停产乃至倒闭,仅东部沿海地区就有近3000万工人失业。在近期出口复苏过程中,又遭受到欧美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和巨大的冲击。对外向型战略作出一定的调整,通过要素升级避开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把中国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水平和层次提高到新的平台。

  二是“世界加工厂”的中国产业粗放发展方式需要转型。国际代工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主要特征是以引进外资进行加工贸易,或者积极主动地接受发达国家企业的外包订单。在这一发展格局下,跨国公司主导着产品内国际分工中增值率较高的价值环节,本土企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或者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低端道路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增加值率较低,而且呈持续下降的态势。按照OECD提供的统一口径的投入产出数据,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加值率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至2005年,基本上维持在30%—40%,而中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峰值还不到28%。即使与发展水平较为接近的BRICS五国相比,中国也是落后的。在这五个国家中,俄罗斯制造业增加值率较高,在37%—38%左右;巴西和南非都在30%—32%之间;印度相对低一些,在26%—27%之间,即使这样,也比中国高出3—4个百分点。如果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87—2007年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可以发现,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一路下滑,到2007年已经降至21%以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制造业实现的是一种贫困化增长。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