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脑机制研究揭示快速识别文字如何发生
作者:cuicen   日期2010-07-27 16:1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阅读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我们出生后不断接受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接受了系统性教学而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可否认,阅读对我们个人,甚至对整个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通过阅读我们能够吸收新知识,并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不断扩展我们认识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人类文化由于文字的出现得以代代相传,阅读这些文字记载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究竟怎样习得这一重要技能?语言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最基本的表达形式是句子,在句子之下分为短语、单词、语素和音位等不同层次。其中,词汇识别是目前心理学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之一。本文着重谈一下目前对视觉字词识别的脑机制研究。

  视觉词形加工激活视觉词形区

  心理学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收集研究对象在完成字词加工任务时的大脑血流动力学图像,考察字词识别时大脑激活空间模式。

  研究表明积累大量的阅读经验使得人们在识别字词(字词加工)和识别非词、假词以及面孔等其他物体时神经活动空间激活模式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激活的大脑区域和程度的不同。与对物体识别依赖于物理属性不同,视觉词形是对词或字的一种抽象的结构表征,这种表征不依赖于刺激的知觉维度,如大小写、字体、颜色、字体大小以及呈现的位置等。如柯恩等人的研究发现不管刺激呈现在左视野还是右视野,对词形的加工都会激活大脑的左侧梭状回。与字词相比,其他类型的刺激对该区域的激活程度较低,而且对个体分析的结果与这一结果高度一致。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