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地处浙东南沿海,南与福建省相接,北与台州、明州(宁波府)相邻,西面是广大的内陆,在海上交通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历来是浙江沿海航运的主要港口之一。
1924年的日本领事报告《关于温州通商事情》中对温州的交通情况记录如下:
与南船北马的说法不同,温州与内地的运输几乎全部依赖水运,瓯江是当地唯一的交通要道,温州运往内地的商品也是依靠民船。
从温州的地理状况来看,不论是本地交通还是与外界交往,最适宜的方式是水运,尤其是帆船航运。
温州与台湾间的航运
清末,虽然轮船数量逐渐增加,但中国沿海各地之间的货物往来仍然依靠清式帆船。温州是大陆沿海与台湾之间依靠帆船往来的重要港口之一。
有关温州—台湾间的帆船航运情况,可以参考清末台湾的有关海关资料:
光绪七年(1881年)一年间,从台湾淡水入港的大陆帆船分别为:福州(124只)、泉州(112只)、三沙(45只)、头北(34只)、宁波(30只)、金山(25只)、温州(24只)、厦门(23只)、上海(16只)、南澳(5只)、天津(3只)、海山(3只)等,帆船总数为444只。
港口方面,从厦门以南的汕头等港出发的船只大都驶至台湾南部的安平等地,泉州和温州的船只大都驶至台湾北部港口淡水、基隆。对此,台湾《明治三十年淡水港外四港外外国贸易景况报告》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