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研究所建所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0年,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刚刚起步,而《中国社会科学》创刊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的1980年,刚刚从10年浩劫中摆脱出来的中国百废待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开始进行全面改革。可以说,两者都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在新旧转换的关键时期应运而生的。
1980年,我正在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读大学三年级。那时候,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期刊很少,除了《红旗》等中央级期刊之外,多数是各个大学的学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大家都为之欢欣鼓舞。有位老教授激动地说,终于有这样全国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杂志了!科学的春天不仅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春天也要来到了!他当时无比喜悦和激动的神情令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中国社会科学》创刊以来,不论是选用稿件的内容和水准,还是印刷和装帧的质量,都在不断地进步。目前,其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中国第一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最为核心的学术期刊。全国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们都以能够在这一杂志上发表文章为莫大荣耀。《中国社会科学》得以荟萃全国最高水平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因此,也成为衡量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标杆。就整体来说,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所涵盖的学术领域之宽广,所达到的研究水平之高深,是国内任何一个学术期刊所无法比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中国社会科学》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标杆当之无愧。
正因为《中国社会科学》具有上述的标杆作用,因此,她可以说是国外学术界了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状况的一个窗口,通过该杂志所刊载的文章,可以了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目前的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也可以了解各相关研究所达到的水平。不仅如此,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界也可以通过这个杂志,了解本学科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动态。尤其是在当前,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已经成为促进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能脱离其他相关学科而孤立地进行研究。现在,再来评价《中国社会科学》创刊以来所秉承的刊载文章研究领域的宽广化和研究课题的多样化,令人不能不对杂志的创办者们所具有的学术视野和前瞻性肃然起敬!
30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30年前相比,无论是祖国的经济实力、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还是人们的思想、意识、理念,都令人有隔世之感。30年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者们的学术视野、学术理念、研究兴趣、内容以及手段和方法,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在《中国社会科学》30年来发表的文章中可以清晰地得到反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社会科学》的30年,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状况的缩影,她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30年来的发展。无论是研究领域的扩展,还是研究水平的提高,抑或是研究理念和方法的创新,都可以从这个杂志30年来发表的文章中理出头绪、看出轨迹。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新一届领导们顺应形势的发展,为杂志的发展采取了不少新举措,例如组建新的编辑委员会,吸收一批具有深厚学术造诣、在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加入到编委会之中。新编委会的组建,对于《中国社会科学》保持崇高的学术声誉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已经并将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又如《中国社会科学》在学术界较早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还建立作者学术道德承诺制度等,为端正学风、净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学术空气发挥了示范作用。
古人曰“三十而立”。在纪念《中国社会科学》创刊30周年的时候,我们向为《中国社会科学》创刊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历任领导和几代编辑们表示深深的感激之情。感谢你们为这一杂志的发展、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感谢通过你们的辛勤劳动,使这棵30年前栽下的学刊幼苗长成根深叶茂、支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一片天的参天大树!我们期待刚刚迎来而立之年的《中国社会科学》更加成熟,更加丰富,更加出色,更加精彩!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